饭箩无底乾坤窄,舀出炎炎热铁丸。
烂断饥肠重瞥地,佛魔无处辨来端。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接待》是宋代释如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人们在接受客人时的困境和矛盾心理。
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饭箩没有底,乾坤狭窄,
舀出炎炎热铁丸。
饥肠痛苦地瞥向地面,
无法辨别佛与魔。
诗意表达了一个接待客人时的困境。诗中的"饭箩"象征着接待的容器,而"没有底"则暗示着接待者面临的压力和无尽的需求。"乾坤狭窄"则意味着接待的空间有限,难以满足所有人的期望。
"舀出炎炎热铁丸"这句诗意象征着接待者辛勤努力地应对各种需求和问题,就像舀出炙热的铁丸一样。这种情况下,接待者不得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饥肠痛苦地瞥向地面"这句诗描绘了接待者因为繁忙而感到饥饿和痛苦,同时也意味着接待者身心俱疲,无法顾及自己的需求。
"无法辨别佛与魔"这句诗意呼应了诗词的整体主题。在接待过程中,接待者无法分辨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和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人,有时甚至无法分辨出善意和恶意。这种模糊的辨别使接待者感到困惑和无奈。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接待者在繁忙和压力下的心理状态,表达了人们在接待客人时的矛盾和困境。通过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对接待过程的触摸,这首诗词引发了读者对于人情世故和生活压力的思考。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雪游如梨园,风撼梨花落。骅骝骧首时,杳杳闻天乐。楼观何参差,仙居倚寥廓。群朋思饮酒,饮举北斗杓。公子邀以归,跃马度城郭。鹄毳拂轻裘,蛟珠乱疏箔。少年气若虹,屡起鄱阳谑。壮语士胆开,狂诃僮指愕。间或美笑言,又或跪酬酢。或如猿狙跳,或类虎豹攫。或廋秦客辞,或纵
日日江头闻鼓声,问船云作岳州行。如闻风便一日尔,我乃终年怀友生。
北窗永日捐群书,自怜所得才腐余。东风吹花欲烂漫,强自羁絷辕驹。曲肱静听百鸟语,圭窦翁牖思吾庐。遥怜春水带刳艇,归雁已应辞五湖。
笾豆有践,黍稷惟声。礼终三献,神归杳冥。
蚕月桑叶青。莺时柳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