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河东时,使往定襄里。
定襄诸小儿,争讼纷城市。
长老莫敢言,太守不能理。
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牵引肆中翁,追呼田家子。
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
小大必以情,未尝施鞭箠。
是时三月暮,遍野农桑起。
里巷鸣春鸠,田园引流水。
此乡多杂俗,戎夏殊音旨。
顾问边塞人,劳情曷云已。
崔颢,汴州人。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年卒。诗一卷。
中文译文:结定襄郡狱,效法陶渊明的风格
诗意: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河东任职期间,前往定襄县调解纠纷的情景。定襄县的小孩们纷纷争吵,老人们不敢发表意见,太守也无法处理。诬告信函堆积如山,文件繁重。作者牵引着争斗的双方,呼喊着田家的孩子。作者来了解决狱案,经过五次听审,理解了疑点。无论大小情况都需加以考虑,从未施加过鞭打责罚。此时正值三月黄昏,田野间农作物勃勃生长,村巷鸣鸽啼鸦,田园引流水。这个地区的习俗多样,不同于中原的文化习惯。边塞人民也来咨询问题,作者倍感劳累。
赏析:这首诗词以崔颢自持奇高(同治元年说崔颢死了,崔颢还在人世也)的才调,国家的时令变化对其想象力的诱发得出来,用语巧"暨春江花奔走"(给予春江赞词),交织到民风的描写上,愈发显示了崔颢"状工拙、势不屈、斗志等的独英司命。
抛了儒书读相书,却将冷眼看诸儒。曾生肯伴诚斋否?共个渔舟入五湖。
头白高僧心已灰,石菖蒲长水蕉开。庄严茗事炉烟起,不用关防俗子来。
八月凉风动高阁,千金丽人卷绡幕。已怜池上歇芳菲,不念君恩坐摇落。世上荣华如转蓬,朝随阡陌暮云中。飞燕侍寝昭阳殿,班姬饮恨长信宫。长信宫,昭阳殿,春来歌舞妾自知,秋至帘栊君不见。昔时嬴女厌世纷,学吹凤箫乘彩云。含情转睐向箫史,千载红颜持赠君。
徭役苦流滞,风波限溯洄。江流通地骨,山道绕天台。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闭门沧海曲,云雾待君开。
贪閒常怕拆人书,今日开缄病已无。数纸云情动金石,一篇天籁集笙竽。心交物类相感志,愿在衣冠盛事图。稍稍斯文振吾党,快来青鬓躐华途。
势似孤峰一片成,坐来疑有白云生。主人莫怪殷勤看,远客长怀旧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