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河东时,使往定襄里。
定襄诸小儿,争讼纷城市。
长老莫敢言,太守不能理。
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牵引肆中翁,追呼田家子。
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
小大必以情,未尝施鞭箠。
是时三月暮,遍野农桑起。
里巷鸣春鸠,田园引流水。
此乡多杂俗,戎夏殊音旨。
顾问边塞人,劳情曷云已。
崔颢,汴州人。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年卒。诗一卷。
中文译文:结定襄郡狱,效法陶渊明的风格
诗意: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河东任职期间,前往定襄县调解纠纷的情景。定襄县的小孩们纷纷争吵,老人们不敢发表意见,太守也无法处理。诬告信函堆积如山,文件繁重。作者牵引着争斗的双方,呼喊着田家的孩子。作者来了解决狱案,经过五次听审,理解了疑点。无论大小情况都需加以考虑,从未施加过鞭打责罚。此时正值三月黄昏,田野间农作物勃勃生长,村巷鸣鸽啼鸦,田园引流水。这个地区的习俗多样,不同于中原的文化习惯。边塞人民也来咨询问题,作者倍感劳累。
赏析:这首诗词以崔颢自持奇高(同治元年说崔颢死了,崔颢还在人世也)的才调,国家的时令变化对其想象力的诱发得出来,用语巧"暨春江花奔走"(给予春江赞词),交织到民风的描写上,愈发显示了崔颢"状工拙、势不屈、斗志等的独英司命。
春到不择地,石傍花自开。
令月浓于耜,丰年兆太平。片飞何粲者,磈落太麤生。薛凤崩腾势,巫猿寂寞声。冰溪无豕渡,樵路有人行。巴峡疑无路,蓬山似有神。极涵天地混,光助日星新。开拓大千界,铺张九十春。闭门经几日,饥杀咽螬人。
曳杖上江城,清宵破二更。月回高树影,风壮急滩声。野艇鱼罾举,优场炬火明。湖塘正如此,回首忆柴荆。
芒芒北邙山,高坟尽无主。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茂苑犹香名,南阳已荒皁。更兼芗林中,三洲是三岛。
关山劳眺望,宇宙忆经行。地隔南溟断,天低北斗横。高谯开远柝,孤枕历寒更。只影惟堪吊,殊乡鲜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