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遗轩冕就安闲,笑傲丘园纵倒冠。
白发忧民虽种种,丹心许国尚桓桓。
鸿冥得路高难慕,松老无风韵自寒。
闻说优游多唱和,新篇何惜尽传看。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借观五老诗次韵为谢》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脱遗轩冕就安闲,
笑傲丘园纵倒冠。
白发忧民虽种种,
丹心许国尚桓桓。
这首诗词表达了欧阳修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放弃了官位的荣华富贵,选择了安逸自在的生活。他以豪迈的姿态在自己的园林中自得其乐,即使头戴的冠冕倒了也不在乎。尽管他的头发已经变白,但他仍然对国家和民众的忧虑不断。他的忠诚之心依然坚定,对国家的贡献也依然有力。
鸿冥得路高难慕,
松老无风韵自寒。
闻说优游多唱和,
新篇何惜尽传看。
这首诗词中还表达了欧阳修对古代文人境界的向往和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自信。他认为达到高深境界的文学成就是非常困难的,就像鸿鹄飞翔在高空一样,普通人很难望其项背。他将自己比作一棵老松,虽然没有风吹拂,但仍然有自己的风韵。他听说有很多文人都在追求优游自在的生活,并且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表示自己对于新的文学篇章非常看重,愿意将自己的心得和经验传承下去。
这首诗词展现了欧阳修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自信和对优秀作品的推崇。通过这首诗词,欧阳修展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态度和文学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后人的期望和鼓励。
恰好被人借去了,莫言邻舍不通容。团圞无缝难安笔,只抹烟云一两重。
暮年虽病不甚剧,啜药噉粥犹自力。今年七月风眩作,儿子在前不能识。杯中药冷呼不醒,全家相顾无人色。昏昏但思向壁卧,虫臂鼠肝宁暇恤。医巫技殚欲歛手,天高鬼恶吁莫测!偶然得活出望外,扶杖下床犹屡踣。读书心在目力短,袖手坚坐到窗黑。无功禄食四十年,叹息此责何由塞?
宿雾藏春,余寒带雨,占得群芳开晚。艳初弄秀倚东风娇懒。隔叶黄鹂传好音,唤入深丛中探。数枝新,比昨朝、又早红稀香浅。眷恋。重来倚槛。当韶华、未可轻辜双眼。赏心随分乐,有清尊檀板。每岁嬉游能几日,莫使一声歌欠。忍因循、片花飞、又成春减。
吾闻开十牖,不及一户明。泰宇有天光,八荒尽夷庚。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野禽林栖啾唧语。闲庭院、残阳将暮。兰堂静悄珠帘窣。想玉人、归何处。喜鹊几回薄无据。愁都在、双眉头聚。凄凉方感孤鸳侣。对夜永、成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