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风霁月瑞香盘,岁岁元宵锦作团。
春到山家今几许,不妨邻舍借花看。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借邻家瑞香》是宋代诗人钱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光风霁月瑞香盘,
岁岁元宵锦作团。
春到山家今几许,
不妨邻舍借花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象,以瑞香花为主题。诗人借用邻舍的瑞香花,形容了春天的美好和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邻里互助,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光风、霁月和瑞香花,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光风霁月"形容了春天的明净和清爽,为整首诗词营造了愉悦的氛围。"瑞香盘"则是描绘了瑞香花盛开的盘状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诗的第二句“岁岁元宵锦作团”,通过元宵夜的景象,表达了欢乐团聚的美好寓意。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聚集在一起庆祝,品尝元宵、观赏花灯。诗人以元宵夜来比喻春天的美好,寓意着人们在春天迎接新的一年,共同欢庆团圆的时刻。
最后两句“春到山家今几许,不妨邻舍借花看”,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以及邻里之间互相借花观赏的友好互动。这种邻里之间的互助与分享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和谐关系。
《借邻家瑞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邻里之间的友好互动,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运用自然景物和节日寓意,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喜悦和温暖。
露井桃花发,双双燕并飞。美人姿态里,春色上罗衣。自爱频开镜,时羞欲掩扉。不知行路客,遥惹五香归。
平世功名不可期,羝羊自恨触藩篱。劳生漫弭众人谤,虽死肯辜天下知。劝进偶能回漠北,输忠犹忆佐边陲。秋风一夜翻庭绿,晓看髭髯半作丝。
缺月古城东,相送出兰渚。游鱼时避去,宿鸟忽空举。顿忘离别情,孤舟同笑语。今日掌中杯,明朝蓬上雨。
皇天于春自着意,安排未遣东皇家。朝雨已教润压土,晓风更将寒约花。诗篇驱使到老得,酒船拍浮即生涯。四年逢春今日好,可是芳物年年加。
城上危楼高缥缈,城下澄江复相绕。有时漾影入中流,俯看鱼游仰飞鸟。近楼多少未行舟,满江落花洒汀洲。人同江狎不怕浪,登楼对酒弹箜篌。大别山头白云起,金口渡边雨如洗。半钩新月上孤城,还照高楼与江水。晴江依旧泻浔阳,横鹤无由归故乡。一声玉笛起何处,燕扑阑干花影长。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