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尽有残渺,情知无慱澜。
纵眺犹杳空,至竟济者安。
回思遇险时,分晷过亦难。
亦岂有奇画,死生听之天。
安知天矜否,此外无控搏。
一风动旬月,三日忽自阑。
未涉浪自怖,既涉焉用驩。
畏涂已数践,老命偶再全。
还家切勿诉,空遗儿女潸。
亦勿诉同列,同列已预言。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解舟棠阴砦》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湖尽有残渺,情知无慱澜。
湖水已经尽头,只剩下一片模糊的景象,我心中明白湖波已经平静无澜。
纵眺犹杳空,至竟济者安。
远远眺望,依然看不清楚,直到最后,能够渡过困境的人才能安心。
回思遇险时,分晷过亦难。
回想起遇到困境的时候,分分秒秒的过去也是艰难的。
亦岂有奇画,死生听之天。
难道还有比这更奇妙的画面吗?生死听天命。
安知天矜否,此外无控搏。
谁能知道天意是否垂怜?除此之外,我们无法掌控。
一风动旬月,三日忽自阑。
一阵风吹动了十个月,三天突然结束。
未涉浪自怖,既涉焉用驩。
未曾经历过风浪的人会感到恐惧,既然已经经历过,又有何用庆幸。
畏涂已数践,老命偶再全。
害怕险境已经多次踏过,老命偶尔又得以保全。
还家切勿诉,空遗儿女潸。
回到家中切勿诉说,只会让儿女们伤心。
亦勿诉同列,同列已预言。
也不要告诉同行的人,他们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切。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湖泊的景象和作者在困境中的思考,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掌控性。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死、命运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敬畏之情。
夜语翻千偈,书来又一言。此身真佛祖,何处不羲轩。船稳江吹坐,楼空月入樽。遥知思我处,醉墨在颓垣。
薄晚悠然下草堂,纶巾鹤氅弄秋光。风经树杪声初紧,月入门扉影正方。一世不知谁後死,四时可爱是新凉。从今觅醉其当勉,酒似鹅儿破壳黄。
野老樵夫作比闾,儒宫一亩亦安居。浇愁剩买村前酒,引睡频拈架上书。江近云烟长到户,人稀鸟鹊自驯除。不才已分时流弃,犹幸能延长者车。
官闲吏归早,岁晏寒欲盛。槐稀庭日多,鸟下人语静。幽花破寒色,过雁惊秋听。酒贱莫厌沽,北风行欲劲。
穑斋主人嗜泉石,一舸来家楚江侧。水光山色晴逼人,中有轩窗更清绝。汲泉为池良不恶,坐见涟漪照金碧。匳开宝鉴大如许,月堕冰轮光欲溢。何须泰华寻玉井,谩说仇池有仙穴。个中风露无处著,长为照华洗炎热。嗟予疎懒真成癖,想像哦诗竟何益。安得身为穑斋客,醉卧池边听锦瑟。
使君袖里玉渊虬,曾截蛮江江上流。海立山摇三尺外,风盲雨怪一时休。民元不许佩牛犊,客政何刀弹蒯缑。遮莫尘清便回使,青山犹赦郅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