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宝明珠非有纇,全珍良玉自无瑕。
为珠为玉尚如此,何况为人多过差。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诫子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对比珍宝明珠和玉石的品质,表达了对子女教育的深刻思考和警示。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至宝明珠非有纇,
全珍良玉自无瑕。
为珠为玉尚如此,
何况为人多过差。
诗词的诗意在于通过宝石的比喻,探讨人的品质和素质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明珠"和"玉石"都是非常珍贵的宝物,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区别。
首先,"至宝明珠非有纇"意味着即使是最宝贵的明珠,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这暗示着人无论多么优秀,都难以完全没有缺点和瑕疵。
然而,"全珍良玉自无瑕"指出良好的玉石却是完美无瑕的。这表明人们应该追求高尚、纯洁和无瑕的品质。
最后,诗人通过"为珠为玉尚如此,何况为人多过差"的句子,进一步强调了人的品质应该比珠玉还要高尚。如果珠玉都能够有缺陷,那么作为人类,应该更加努力追求更高的道德和品德。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表达方式。通过对珠玉品质的比喻,诗人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不完美和有待改进之处。他提醒子女要不断修正自己、追求更高尚的品质,以成为完美的人。这首诗词也成为了教育子女的经典文本,鼓励人们追求道德的提高和自我完善。
虹桥关福地,门外任风涛。襟带金钟秀,根基铁柱牢。安心培大枣,办手摘蟠桃。坐镇江山稳,新题立石高。
绛阙珠宫何处,碧梧双凤吟。为底事、一落人间,轻题破、隐韵天音。当时点云滴雨,匆匆处,误墨沾素襟。算人间、最苦多情,争知道、天上情更深。世事似晴又阴。罗襦甲帐,回头一梦难寻。虎啸崎嵚,护遗迹、尚如今。斜阳落花流水,吹紫宇、澹成林。霜空月明,天风响、环佩飞翠禽
重来端复解征鞍,清夜溪风六月寒。欲写经行二年事,平林须入画图看。
乱文龟壳殳细相连,惯卧青绫恐未便。洁似僧巾白氎布,暖于蛮帐紫茸毡。锦衾速卷持还客,破屋那愁仰见天。但恐娇儿还恶睡,夜深踏裂不成眠。
太玄适足覆酱瓿,旧藁乃获塓酒尊。从来事有幸不幸,一笑掀髯谁与论。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