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愁天破,石底知年埋宿火。
火蒸泉脉不温汤,凿开浴沼涵天光。
美人含羞弄清泚,一朵芙蓉蘸秋水。
起来无力著纤裳,冰肌缥缈轻云香。
人间何福能堪此,好与天家浴仙子。
曾闻前代有华清,玉龙活动真妮惊。
吾皇仁圣格天地,天锡玄符地呈瑞。
风雷奔击鬼神呼,温泉一夕移燕都。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爲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爲《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晋安城东温泉》是宋代胡仲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温泉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温泉的热爱和对仙境般享受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女娲补天愁天破,
石底知年埋宿火。
火蒸泉脉不温汤,
凿开浴沼涵天光。
美人含羞弄清泚,
一朵芙蓉蘸秋水。
起来无力著纤裳,
冰肌缥缈轻云香。
人间何福能堪此,
好与天家浴仙子。
曾闻前代有华清,
玉龙活动真妮惊。
吾皇仁圣格天地,
天锡玄符地呈瑞。
风雷奔击鬼神呼,
温泉一夕移燕都。
诗意和赏析:
《晋安城东温泉》描绘了一个仙境般的温泉景观,将温泉与神话传说、仙境之美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温泉的赞美和向往。
诗的开篇,作者运用女娲补天的典故,寓意着天地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抒发对温泉的热爱和向往。石底埋宿火,暗示温泉源自深处的地火,寓意温泉的温暖来自大地的恩赐。
接着,诗中描述了温泉的景色和氛围。火蒸泉脉不温汤,表现出温泉蒸腾的景象,泉水却不见温暖,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凿开浴沼涵天光,描绘了温泉被开凿的沼泽所包围,泉水中透射出天空的光芒,营造出一种仙境的氛围。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美人的形象,通过她含羞弄清泚、蘸秋水的描写,将美人与温泉景色相融合,构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美人的轻盈姿态与泉水的清澈相映成趣,使得整个诗篇更具诗意和艺术感。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温泉的向往,将温泉与仙境相提并论。作者希望能够与天上的仙子一同享受温泉的美好,从而达到超脱尘俗、追求仙境的愿望。
最后两句提到了华清温泉,以及君王和仙子的故事。华清温泉是历史上著名的温泉之一,以其独特的景观和疗效而闻名。通过引用华清温泉的典故,作者进一步加强了对温泉的赞美和向往。
整首诗以温泉为主题,通过描绘温泉的景色、氛围和与美人、仙境的联系,表达了作者对温泉的赞美和向往。诗词中运用了神话、典故和意象的手法,使得诗情更为丰富和抒发。同时,通过对华清温泉和历史故事的引用,增加了诗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将温泉的美景和仙境的憧憬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发人们对自然、人文和美好生活的思考和向往。
江行初见雪中梅,梅雨霏微棹始回。莫道无人肯相送,庐山犹自过湖来。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双虬挟泓玉,奥入百转湾。向无长公诗,草木今何颜。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还。长风驾余舟,老人急开关。逢迎欠高僧,喜有识面山。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间。君命何敢留,归棹随赐还。惭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
以送之。时正之被召淮阳堂上曾相对。笑把姚黄醉。十年离乱有深忧。白发萧萧同见、渚江秋。履声细听知何处。欲上星辰去。清寒初溢暮云收。更看碧天如水、月如流。
菊露晴黄,枫霜晚翠。重阳气候偏如此。异乡牢落怕登临,吾家落照飞云是。举扇尘低,脱巾风细。灵苗医得人憔悴。灯前点检欠谁人,惟有断鸿知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