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如剑树目如灯,电烁妖魔法不生。
千圣出头难插足,普庵也道我也能。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密迹》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牙齿如剑树,眼目如明灯。
电光闪烁,邪魔法难生。
千圣崛起,难以插足。
普庵也说:我也能做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金刚(佛教神明)的形象。牙齿被比作剑树,眼睛和目光则如明灯一般明亮。电光闪烁,意味着金刚的威力和神奇之处。金刚的存在消除了邪恶和魔法的可能性。
诗中提到千圣崛起,指的是众多善良的人们在追求精神的升华和正义的道路上,很难插足到金刚的境地。普庵(即释普庵,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也表示,他也能够达到金刚的境界,意味着普庵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高尚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金刚的形象,通过对牙齿、眼目和电光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金刚的威力和超凡的力量。金刚象征着正义、力量和智慧,他的存在消除了邪恶和魔法的可能性,为善良和公正提供了保护。
诗中的千圣和普庵的提及,反映了人们追求高尚境界的努力和自信。千圣们都希望能够达到金刚的境界,但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普庵则表示自己也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表达了对自己潜能的信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意义,通过金刚的形象和千圣、普庵的对比,展示了追求正义和高尚的力量与信念。读者在赏析中可以感受到力量与智慧的美妙,以及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生当剥肌肉,死则长已矣。薄诉吏转嗔,锁缚不复视。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枪急千人奔,犯顺
诗家才子酒家仙,游宦曾依积水边。窗户动摇三岛树,琴尊安稳五湖船。罗浮道士分琼液,锦席佳人艳楚莲。今日相逢朗吟罢,满城砧杵一灯前。
晚上危亭避郁蒸,风生两腋觉身轻。更筹只是催归去,不到城头月未生。
六国争雄已坐擒,更何所望此登临。真成驭鹤乘鸾去,未惬秦皇好大心。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无赖晓莺惊梦断,起来残酒初醒。映窗丝柳袅烟青。翠帘慵卷,约砌杏花零一自玉郎游冶去,莲凋月惨仪形。暮天微雨洒闲庭。手挪裙带,
病禹逢沈骜,酣参事懦盈。阴阳眠燮理,天地醉财成。河岳瞢腾立,羲娥蹩躠行。无人能唤醒,作意造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