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向菩提道,可道非常道。
无名天地先,十方源浩浩。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菩提道的趣向,同时也暗示了菩提道并非常道。诗词以一种隐喻的方式来探讨宇宙的起源和广阔无边的存在。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尚未提供,但我们可以尝试解读它的诗意和赏析。诗词以金刚随机无尽颂为题,金刚随机无尽颂是佛教经典之一,而释印肃则是一个佛教僧侣。从这个背景出发,我们可以理解这首诗词是表达了释印肃对佛教的颂扬和对菩提道的追求。
诗词的开头写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表明了菩提道并非常态所能涵盖的范畴。菩提道是佛教追求的境地,一种超越尘世的层次,是超越常理和常态的境界。接着诗人写道“无名天地先,十方源浩浩”,这句话描绘了宇宙的起源和无边的存在。无名天地先意味着宇宙在起初并没有被命名,它是无限无边的,十方源浩浩则表达了宇宙的广袤和无尽。
整首诗词通过表达菩提道的难以言喻和宇宙的无限广袤,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超越常态和常理的境界。诗人试图通过这种表达方式,让读者思考存在的本质和追求超越世俗的境地。在佛教中,菩提道代表着觉悟和解脱,是一种超越轮回和尘世束缚的境地。这首诗词通过意象和隐喻的手法,启迪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超越世俗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金刚随机无尽颂·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这首诗词传达了释印肃对菩提道的追求和对存在的探索。它通过隐喻和意象描绘了菩提道的境界和宇宙的广袤,引发读者对超越世俗的思考。这首诗词展示了释印肃作为佛教僧侣对于佛教信仰和宇宙哲学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也启迪了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超越尘世的思考。
山断峭崖立,江空翠霭生。漫多来往客,不尽古今情。月碎知流急,风高觉笛清。儿曹笑老子,不睡待潮平。
此事没譊讹,人人不柰何。柰何不得处,合眼跳黄河。跳得后如何,元来佛法苦无多。
叹息宜春守,抽簪未乱归。不应徒告老,要是久知几。筑室聊遮雨,耘田止疗饥。杜门何悔吝,牖下敛朝衣。
幽栖寺里松风阁,明月怀人照古苔。记得万年深夜话,雨声欲尽雁声来。
开门见秋山,忻然如故交。烟云淡相媚,卉木青未雕。兹游忽自念,谁与为登高。目涉已千仞,神游还九霄。世短奚足叹,意多亦徒劳。奈何怨迟暮,况复怀覆蕉。至乐岂必酒,天真自陶陶。长吟对寒花,万期犹一朝。
杏花雨过柳花风,睡起凭阑酒正中。一碗午茶鏖醉北,半溪春水带愁东。泥香乳燕窥帘入,巢拙鸣鸠借树同。试问春光还几许,少年人病已成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