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解不生嗔,语默自忻忻。
深知无相貌,木石表虚形。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金刚随机无尽颂·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译文:
金刚随机无尽颂,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支解不生嗔,语默自忻忻。
深知无相貌,木石表虚形。
诗意:
这首诗来自宋代的佛教僧人释印肃。他以金刚随机无尽颂为题,意味着金刚经的颂词可以无尽地演绎。这首诗是颂扬离相寂灭的第十四篇。离相寂灭是佛教哲学中的概念,指的是超越形象和相对性,达到无形无相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相寂灭的理解和颂扬。首先,诗人说,“支解不生嗔”,意味着他能够超越对形象的执着和贪恋,从而摆脱烦恼和愤怒的束缚。接着,他说,“语默自忻忻”,即使在语言和沉默之间,他也能自得其乐。这表明诗人在离相寂灭的境界中体验到内心的宁静和喜悦。
诗的最后两句是对离相寂灭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诗人说,“深知无相貌”,意味着他深刻理解一切事物超越了表面的形象和相貌。最后一句“木石表虚形”则表明万物的形象只是虚幻的表象,与真实的本质相去甚远。这种觉悟使诗人能够超越相对的现象,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相寂灭境界的理解和赞美。它展示了佛教思想中超越形象和相对性的觉悟,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心平静和喜悦。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也能够引发对禅宗思想和离相寂灭理念的深入思考。
朅来十日佳眠食,为爱溪山似客清。我亦本无三宿恋,中年可奈故人情。
分弓辍自侍臣班,来拥貔貅设汉关。胆落毡裘千里外,指呼羽扇一麾间。共期朴实工夫到,会见承平气象还。荆益论盟如此酒,从今西雇释天颜。
扰扰香云湿未干,鸦领蝉翼腻光寒。侧边斜插黄金凤,妆罢夫君带笑看。
一雨全清去路尘,石城风物话临分。了无狱讼劳官长,賸有江山奉使君。楼上今谁能和曲,鼻端那复可挥斤。吾人莫道知音少,千里欢谣入听闻。
玉玺相传舜如尧,壶春堂上独逍遥。唐虞盛事今寥落,尽卷清风入圣朝。
[南吕羽二奏]笾豆斯陈,三牲告幽。报本之礼,答神之休。来歆芬香,岂登于秋。仓箱千万,治符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