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金刚随机无尽颂·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信知先世业,沦苦於尘劫。
今日受持经,我相渐休歇。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金刚随机无尽颂·能净业障分第十六》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我深信先世的业障,
沉沦于这无尽的苦难循环。
如今,我受持佛经,
我的自我观念逐渐休息。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前世业障和苦难循环的信念,以及通过修持佛经来净化心灵、摆脱苦难的渴望。作者在受持经典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观念的逐渐平息,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与休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释印肃对于个人修行和净化心灵的追求。诗中的"金刚随机无尽颂"指的是佛教经典中的金刚经,"能净业障"则强调了修持佛经的功德,以及通过净化心灵来解脱苦难的可能性。

诗词中的"信知先世业"意味着作者坚信前世的业障会影响当前的生活和境遇,而"沦苦於尘劫"则描述了沉沦于世俗的苦难和痛苦。然而,"今日受持经"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佛教经典的决心,以期望净化心灵、超越苦难。"我相渐休歇"则暗示着作者通过修持经典,逐渐平息了自我观念,达到内心的宁静和休息。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深入表达了作者对于前世业障、苦难循环以及通过修行佛教经典来净化心灵的思考和渴望。它呈现了释印肃对于个人修行和寻求内心平静的诗意,同时也展示了佛教思想中的一种信仰和救渡的力量。

  • 《菖蒲花》

    开时可食胜餐松,应在神人守护中。九节自知遗种异,一花谁可斗香同。碧丛露养仙苗细,灵卉泉抽玉髓空。还有痴愚求见面,欲期颜貌亟还童。

  • 《秋园卧病呈晖上人》

    幽寂旷日遥,林园转清密。疲疴澹无豫,独坐泛瑶瑟。怀挟万古情,忧虞百年疾。绵绵多滞念,忽忽每如失。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荣吝始都丧,幽人遂贞吉。图书纷满床,山水蔼盈室。宿昔心所尚,平生自兹毕。愿言谁见知,梵筵有同术。八月高秋晚,凉风正萧瑟。

  • 《昭君怨》

    一个恰雷州住。一个又廉州去。名姓在金瓯。不如休。昨日沙堤行马。今日都门飘瓦。君莫上长竿。下来难。

  • 《送吴将军元瑜》

    秦皇寤寐茅盈语,锐意长生欲轻举。徐福药就仙骨成,云海茫茫但延伫。东西日月秋复春,海变桑田更几人。忽思重看旧寰宇,骖鸾直下江淮滨。布衣野叟不耕艺,自向琳宫操祓篲。秘语亲书悟世人,一坐忽惊古十岁。淮南奉道闻真迹,命使扁舟访消息。画手从来独擅长,一见仙风心自得。

  • 《长髭和尚赞》

    突兀神光万寻,{毛上加合}{毛上加及}髭须百结。声冤瑞应峰前,解道红炉片雪。我今岙首问行踪,敢向虚空钉铁橛。

  • 《偈颂十首》

    菩提妙心作麽发,日应万机元不差。回首瞥然轻觑著,大千沙界是皇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