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目,野干浑狐族。
大家归去来,莫道盆光覆。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法会因由分第一》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欲穷千里目,
野干浑狐族。
大家归去来,
莫道盆光覆。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第一句“欲穷千里目”意味着人们渴望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内涵,但却常常受限于自身的视野和认知能力。第二句“野干浑狐族”描绘了世间的种种迷惑和困惑,暗示人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常常受到欺骗和迷惑。第三句“大家归去来”表达了人们对真相的追求和归属感,希望能够回归到真实和本真的状态。最后一句“莫道盆光覆”则是对外界的嘲讽和反驳,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妄下定论或者被表象所迷惑。
赏析:
《金刚随机无尽颂·法会因由分第一》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思考。作者通过对人生和世界的观察,揭示了人们在面对事物时常常受限于自身的视野和认知,无法穷尽其真相。他通过描绘“野干浑狐族”来暗示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经常受到欺骗和迷惑,从而强调了真理的难以捉摸和人类对真理的渴望。然而,诗人并未停留在对困惑和迷惑的抱怨中,而是表达了对真相的追求和归属感,希望能够回归到真实和本真的状态,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解脱。最后一句“莫道盆光覆”则是对外界的警示,告诫人们不要轻易下结论,也不要被表象所迷惑,需要保持思辨和怀疑的态度。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和真理的思索,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别去京华又一霜,怀人心事莫云长。高楼不见青山面,明月偏来照屋梁。湖海归深难久驻,乾坤许大任行藏。书生空抱忧时愤,何日与君同较量。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
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长大逃深室,藏头羞见人。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跪拜无复数,婢妾如严宾。情合同云汉,葵藿仰阳春。心乖甚水火,百恶集其身。玉颜随年变,丈夫
龟坼沟塍压堤。三农终日望云霓。一番甘雨报佳时。闻道醉乡新占断,更开诗社互排巇。此时空恨隔云泥。
落叶扫还积,断鸿飞更鸣。羸躯得霜健,老眼向书明。水瘦河声壮,萁枯马力生。竟为农父死,白首负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