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金刚随机无尽颂·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误入葛洪家,说尽天涯话。
尔我无自性,常光遍天下。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金刚随机无尽颂·无为福胜分第十一》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误入葛洪家后,与葛洪进行交谈,尽述天涯琐事的情景。诗中探讨了自我本性的无为福胜之道,以及内在的智慧与光明在世间的普遍存在。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误入葛洪家,
说尽天涯话。
尔我无自性,
常光遍天下。

这首诗的诗意深邃而富有禅意。作者形容自己误闯进葛洪家中,与葛洪对话时,尽述了天涯海角的琐碎事物。通过这种场景的描绘,作者在传达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境界。诗中的"无自性"意味着人无固有的本性,事物的本质是空无一物的。作者通过这种理念,表达了超脱于世俗的境地。"常光遍天下"则暗示着内在的智慧与光明贯穿于整个世界。作者认为智慧与光明是普遍存在的,无处不在。

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诗词体现了佛教禅宗思想,探讨了人性、存在与智慧的关系。作者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现了对人间琐碎事物的超越,强调了无为福胜的境界。这首诗词具有一种超越性的意境,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本质,追求内在的智慧与光明。

  • 《临江仙 为曲山作》

    别墅寒梅方入梦,多君来报花期。野塘流水小桥西。南枝香烂漫,却恨赏音稀。正有玉堂人最爱,垂垂两鬓如丝。和羹心事未应迟。金尊重醉倒,且莫晚风吹。

  • 《向元伯寄爇香陶炉有心清闻妙之语》

    鄱江细壤如凝脂,陶成小炉圆净姿。色含三秋玉沆瀣,韵压六尺金狻猊。明窗澹澹浮薰起,故人警余良有以。心清闻妙游无方,万石只在吾家傍。

  • 《万景楼次韵六绝》

    秋入徐熙水墨山,荻花吹雪渺江干。楼头未用催行酒,待到三更月上看。

  • 《閒居杂咏三十二首》

    口所以司言,所言必正说。非法谨勿道,道之为噬噎。

  • 《感皇恩(解秀州郡印,次王倅·韵)》

    两岁抚邦人,曾无恩意。别后何人更相记。题舆玉树,愧与蒹葭相倚。殷勤犹念我,同吟醉。画舸相追,孤城已闭。不道扁舟□云外。夜分月冷,一段波平风细。忆君清兴满,无由寄。

  • 《雨後至近村》

    年耄身犹健,秋高疾已平。邻翁思问讯,蔬圃要巡行。竹杖轻无迹,芒鞋捷有声。相逢无别语,努力事冬耕。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