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阵刍狗,灵鉴无能守。
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有。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无为福胜分第十一》,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万物排列有序,犬类卑微,灵鉴无法守护。我自己都无法掌握,那又何谈拥有其他事物。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人类对于自我与外界的认知和掌控的困境。诗人通过万物的有序排列,将人类比作其中的一种动物——犬类,表达了人类在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位置。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灵鉴,代表着智慧和洞察力,然而,灵鉴却无法保护和指引自己。最后,诗人指出,如果自己都无法掌握,又何谈能够真正拥有其他事物。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对人类自我认知和掌控的思考,诗人揭示了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和无力。犬类被用来象征人类,强调了人类在宏大宇宙中的微不足道。而灵鉴的无能守护,则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洞察力的无奈和困惑。最后一句"非我何可有",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暗示了人类应该从自身出发,探寻内在的真理和智慧。
这首诗词深邃而富有哲理,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人类存在和自我认知的思考。它通过对犬类和灵鉴的对比,强调了人类的渺小和智慧的局限。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反思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意义,以及对智慧和内在真理的追求。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白云回首暗巫门,绿发苍苍碧眼昏。乱后情怀千日醉,故交文物几人存。秋深狡兔先成窟,日落归鸦尚识村。楼上风高笳鼓急,楚卿多有未招魂。
平生长物扰天真,老去归田只此身。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但随秋扇年年在,莫斗琼枝夜夜新。堪笑荒唐玉川子,暮年家口若为亲。
曾向文闱屈壮图,羞将华发傍戎车。平生自致千金产,投老相辜一卷书。有子克家追羯末,何人会葬尽严徐。青天白日佳城闭,宰木萧萧穗帐虚。
宜男花,春晖草,小草报春晖,叶好花亦好。花上青蚨缀枝满,阿奶花开春日短。疾风卷地起,劲草偃如麻。借问春晖草,漂蓬落谁家。阖闾城外髑髅台,阿奶些魂台上来。宜男草抽花染血,花上之血不可灭。
江盘峡束春湍豪,风雷战斗鱼龙逃。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