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福胜田,顿觉如来禅。
阿鼻刹那灭,八万及四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为福胜田,
顿觉如来禅。
阿鼻刹那灭,
八万及四千。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福智的境界,表达了无为而胜过田园的福乐,使人突然体悟到佛陀的禅修。在一瞬间,一切苦恼和痛苦都烟消云散,无尽的众生都得到解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福智的境界。"无为福胜田"表达了无为而胜过凡尘的福乐,强调了超越尘世的境界。"顿觉如来禅"则表明在无为福中,诗人体悟到了如来的禅修境界,意味着心灵的觉悟和超脱。
接下来的两句"阿鼻刹那灭,八万及四千"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境界的深远意义。"阿鼻刹那"意指瞬间,"灭"表示消亡,暗示一切痛苦和烦恼都能在这一瞬间烟消云散。"八万及四千"则是佛家用来表示无尽众生的数字,意味着所有的众生都能得到救度和解脱。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示了释印肃对福智境界的领悟,强调了禅修的重要性和其带来的解脱。它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提醒人们在追求福乐的过程中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觉悟。
虫臂鼠肝能几许,何如径驾牛车去。虎头未必果痴绝,死穴旧来输狡兔。先生端是人中龙,为蛇画足吾何功。士穷有愧食谷马,况乃烂羊关内封。春风开花到猴李,白酒黄鸡思下里。赋因狗监笑相如,猪肝不食宁为说。
死别匡床万景徂,魂痕犹啄白门乌。绵绵歌哭狞飙散,杳杳楼台冷月孤。渐挽心肝亲浩劫,独支皮骨出晴湖。吟人隔世衔杯处,手种孩松拂瓦无。
一色三军雪染衣,拔山气力陡然衰。三王事业无多子,却是良平不得知。
齐进退,正纪纲。提向上事,建光明幢。
茫茫月色如溪沙,万里不有纤云遮。今年寒气争春来,雪大如掌随惊雷。临川城中三月雨,城东大丘汩为渚。天地惨惨无开时,常恐蛰死和与义。此时谓月水中没,溺入蛙肠那复出。岂知今夜月光圆,照彻万物无遗偏。人间有人司重轻,安得知汝有时明。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