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任风吹,明月最相宜。
寒鸿云外叫,此意有谁知。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千古的风吹过,而明月最为宜人的景象。一只寒鸿在云外高唱,但这样的意境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领悟。
这首诗词的译文如下:
千古任风吹,
明月最相宜。
寒鸿云外叫,
此意有谁知。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思考。千古的风吹过,意味着时间流转无穷,历经岁月沧桑,却仍然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明月被视为最宜人的伴侣,它的明亮和寂静给人一种宁静和安宁的感觉。
然后,诗中出现了一只在云外高唱的寒鸿,唤起读者对于诗意的思考。这只寒鸿的歌唱在云的边缘回荡,它的声音穿越云层,抵达人们的耳中。然而,这样的景象和意境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理解和领悟。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生动形象的寒鸿,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和人生意义的思索。它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欣赏自然之美,并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静。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深层意义的思考和体悟,并表达了人类的孤独和渺小在自然面前的感叹。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启发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一丛暗淡将何比?浅碧笼裙衬紫巾。除却微之见应爱,人间少有别花人。
酿忆青田核,觞宜碧藕筩。直须千日醉,莫放一杯空。
四海西州旧故多,烦君问讯各如何?心期本自无南北,万里天波一月波。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于禄本为养,资身岂所安。珍肴与白粲,虽美若为餐。
早悟君王物色求,子陵应已弃羊裘。绝知至德终难掩,女子亦称韩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