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断灭心,休将闻见寻。
一念无思体,圆通妙智音。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无断灭心,休将闻见寻。
一念无思体,圆通妙智音。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修行的境界,主张舍弃执著和分别心,超越对外界的感知和寻求。只有当我们抛开杂念,进入无思无念的境界时,我们才能体验到内心的宁静和智慧。这种境界被形容为圆通和妙智之音。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禅宗的核心理念。它强调了修行者应该超越对外界事物的执著和追求,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解脱。诗中的"无断"和"无灭"指的是舍弃对感知和寻求的执着,不再追随感官的引导和欲望的驱使。"一念无思体"表达了超越思维和杂念的境界,进入无念无想的状态。"圆通妙智音"描述了这种境界的特质,圆通意味着心境的圆满和无碍,妙智则代表了内心的智慧和洞察力。这首诗词以简洁、深邃的语言,传达了禅宗修行的精神内涵,引导读者思考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和内心的自在。
破驿荒村山路边,斜风细雨客灯前。子规一夜啼到晓,更待溪声始不眠。
平阳金榜凤凰楼,沁水银河鹦鹉洲。彩仗遥临丹壑里,仙舆暂幸绿亭幽。前池锦石莲花艳,后岭香炉桂蕊秋。贵主称觞万年寿,还轻汉武济汾游。
两堂云水尽分拏,王老师能验正邪。利刀斩断具亡像,千古令人爱作家。此道未丧,知音可嘉。凿山透海兮唯尊大禹,炼石补天兮独贤女祸。赵州老,有生涯,草鞋头戴较些些。异中来也还明鉴,只个真金不混沙。
宝书惊绝耀天章,飞白亲题赐玉堂。瑞彩上腾流素月,朗河下注映丹墙。鹤盘吴屿双翎健,鹊雇雕陵巨翼长。游雾半收悬组练,轻云斜拂驻鸾皇。墨池并犹三奇宝,翠琰俱生五色光。陪讌禁林知有幸,叩头遥祝万年觞。
三年病后强趋朝,又拥重门卧寂寥。梦绕千山心不定,枕欹双臂力全消。笼灯月暗疑无影,园雪风稀未满条。睡起忽然忘握髻,不胜愁鬓晚飘萧。
晚秧纷已及,中田日往还。适与好风会,植杖观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