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出此经中,无法不通同。
夜来得一梦,今日又相逢。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依法出生分第八》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刚随机无尽颂·依法出生分第八》
皆出此经中,
无法不通同。
夜来得一梦,
今日又相逢。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佛法的理解和感悟。诗中提到的“此经中”指的是佛经,意味着佛法的普遍适用性。诗人认为佛经所传达的智慧和道理是无所不通的,它们能够触及每个人的内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诗人通过“无法不通同”这句话,强调了佛经所包含的智慧和道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受时间、空间和个人差异的限制。佛法是普世的,超越了个人的局限性,能够引导人们超越世俗的束缚,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觉悟。
诗的后两句“夜来得一梦,今日又相逢”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体验和感悟。诗人可能在梦中得到了某种领悟或启示,而当他醒来时,又在现实中再次遇见了佛法的真理。这种经历使他深信佛法的真实存在和价值,并将其与读者分享。
总体而言,这首诗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佛法的普适性和深远意义。它鼓励人们通过修行和体悟,寻求内心的安宁和觉醒。这也是一首让人思考和反思的诗,引导读者思考自己与佛法的关系,以及佛法对人生的指引作用。
满目山河异,南冠十六期。胡羝无乳日,辽鹤有归时。詗虏几齑粉,还朝不磷缁。汉家重名节,郎秩未为卑。
古道行人来去,香红满树,风雨残花。望断青山,高处都被云遮。客重来、风流觞咏,春已去、光景桑麻。苦无多,一条垂柳,两个啼鸦。人家。疏疏翠竹,阴阴绿树,浅浅寒沙。醉兀篮舆,夜来豪饮太狂些。到如今、都齐醒却,只依旧、无奈愁何。试听呵。寒食近也,且住为佳。
蹈海沈江合比踪,子阳蛙坎可能容。自闻门外韩擒虎,岂乏云间陆士龙。信矣百年谁不死,哀哉三子亦相从。烂为井底泥无恨,肯顾区区马鬣封。
问君孤棹去可之,玉笥春风楚水西。山上断云分翠霭,林间晴雪入澄溪。琴心酒趣神相会,道士仙童手共携。他日时清更随计,莫如刘阮洞中迷。
素月澄辉,众星灰列。炳为天文,各和攸别。椒房既正,阴教斯设。平雎麟趾,应如乡捷。
扰扰驰蹄又走轮,五更飞尽九衢尘。灵芝破观深松院,还有斋时未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