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得真如理,三界唯心起。
如今心地也无,六道凭谁拟。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如理实见分第五》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金刚随机无尽颂·如理实见分第五》中文译文:
达得真如理,三界唯心起。
如今心地也无,六道凭谁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佛法中的真理的思考和颂扬。作者提到了"三界"和"六道",这是佛教中的概念,指的是众生所处的不同境界和轮回。诗词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无欲、超越尘世的境界。
赏析:
诗词开头的"达得真如理"表达了作者对真理的领悟和达成。"三界唯心起"则强调了一切境界的起源都是心,心是创造一切的本源。在佛教中,"心"被认为是一切现象的本质,万物的根源。作者通过这句话强调了心的重要性和力量。
接着,诗词的下两句"如今心地也无,六道凭谁拟"表达了作者对心境的超越和超越尘世的追求。"如今心地也无"表示作者已经超越了尘世的琐碎和执着,心境变得空灵无物。"六道凭谁拟"则是在质问世间的种种境遇和轮回,以及超越轮回的可能性。诗词的结尾给人以思考,让人对自己的心境和人生的追求产生了一种共鸣和启发。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佛法中的思想,强调了心境的重要性和追求超越尘世的境界。它让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越,具有一定的哲理和启示作用。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屋角仙洲入眼明,清风澡涤醉魂醒。麻姑未必堪搔背,薄相由来是蔡经。
苏杭自昔称名郡,牧守当今当好官。两地江山蹋得遍,五年风月咏将残。几时酒醆曾抛却,何处花枝不把看。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江湖易高风,六月寒(外疒内辛)(外疒内辛)。中宵会急雨,凉意到衾枕。颠披蒲苇乱,抑压乌鸢噤。禾头欲生耳,树背各流渖。不谓晡来霞,横拖半天锦。初疑鸦翻晴,旋觉虹投饮。晦明信难料,阳霁吾谁谂。所思隔江水,笔力望徐沈。十年一葛衣,肘见尚整衽。想当风雨夕,忧国愿岁
闲拖瘦竹筇,独步马塍东。鸟影青山外,春愁碧树中。麦潮风化蝶,樱熟雨生虫。莫过溪头去,溪头多落红。
些儿微妙非常好。猛焰里、自然芝草。玉虎与金龙,密护三田宝。丹成九转青童报。便授取、紫微宣诰。体挂六铢衣,跨鹤归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