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施布无边,终不了心源。
於性无利益,福尽果还偏。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广施布无边,
终不了心源。
於性无利益,
福尽果还偏。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关于福报和智慧的主题。诗人通过描述广泛施布福德的行为,强调了福报的无边无际。然而,他指出福报并不能彻底满足内心的渴望。诗人进一步指出,真正的福报源于超越个人欲望和私利的本性。尽管福报的果报会随着福德的消耗而减少,但通过超越自我追求超越的智慧,福报可以获得更高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释印肃对福报与智慧的思考。通过广施布无边的描述,诗人呈现了福报的广大和无限性。然而,他指出福报并不能满足内心的真正追求,因为人的内心追求的是超越个人欲望和私利的境界。诗人用简洁的词语表达了这种境界的珍贵和稀有,强调了福报与智慧的重要性。
这首诗词通过对福报和智慧的探讨,引发人们对追求内心真正满足和超越个人欲望的思考。它提醒人们,福报虽然重要,但它并非唯一的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来自于超越自我和对智慧的追求。这种思想在佛教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人们的生活与修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毗耶长者入街初。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苦调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刚肠出仕岂徒然,须信天伦有后先。可怪绝裾违母事,伤哉遗恨后人传。
骨法枯闲甚,惟堪作隐君。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字瘦偏题石,诗寒半说云。近来仍喜聩,闲事不曾闻。
手种悲陈事,心期玩物华。柳飞彭泽雪,桃散武陵霞。枳嫩栖鸾叶,桐香待凤花。绶藤萦弱蔓,袍草展新芽。学植功虽倍,成蹊迹尚赊。芳年谁共玩,终老邵平瓜。
东望钱塘去路赊,鄞山鄞水隔天涯。非关雪夜空回棹,其奈炎蒸苦忆家。短髻乌蛮簪茉莉,轻衫白蠙绣桃花。采莲亦有江南女,何用扁舟渡若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