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一条楖栗杖,两头光晃晃。
打破须弥山,挂在眉头上。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条楖栗杖,两头光晃晃。
打破须弥山,挂在眉头上。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金刚杖,杖头闪闪发光。它能打破须弥山,挂在人的眉头上。

赏析:
这首诗使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金刚杖的神奇和超凡的力量。金刚杖是佛教中的宝物,象征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诗中的“楖栗杖”形容金刚杖光亮耀眼,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诗的后两句描述了金刚杖的作用,它能够打破须弥山,这里须弥山可以理解为无限的障碍和困难,金刚杖能够克服一切阻碍。而“挂在眉头上”则表达了金刚杖的重要性和珍贵性,它保护着人们,使人们拥有智慧和力量,使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刚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力量的追求,以及对佛教教义中金刚杖象征意义的理解。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思想,让人们感受到金刚杖所代表的智慧和力量的无限可能性。这首诗既具有佛教的宗教意义,又有着抽象的哲学意味,体现了宋代佛教文化的特点。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金刚杖的描述,表达了追求智慧和力量的愿望,以及对佛教教义中金刚杖象征意义的思考。它以简练的语言塑造了形象生动的诗意,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西江月(瑞香)》

    翦就碧云闹叶,刻成紫玉芳心。浅春不怕峭寒侵。暖彻薰笼瑞锦。花里清芬独步,尊前胜韵难禁。飞香直到玉杯深。消得厌厌痛饮。

  • 《送郑公绩赴试金陵》

    君到洗沐已,蜡屐款北山。吾祖山中人,凛然千载颜。其旁马鬣封,近去龙衮间。通鉴恰施行,新经宜少删。世上有公议,渠自明忠奸。物情有报复,天道则好还。

  • 《题濮庙》

    晓祭瑶斋夜扣钟,鳌头风起浪重重。人间直有仙桃种,海上应无肉马踪。赤水梦沈迷象罔,翠华恩断泣芙蓉。不知皇帝三宫驻,始向人间著衮龙。

  • 《端书记赴云城辟命》

    不游文节入祗园,刍草风香春正妍。要识根茎来处远,葛仙丹井冷云边。

  • 《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 《寄蒋山痴绝和尚》

    没弦琴三弄五弄,无孔笛一声两声。明月浮空天似水,长安归梦恰三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