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楖栗杖,两头光晃晃。
打破须弥山,挂在眉头上。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条楖栗杖,两头光晃晃。
打破须弥山,挂在眉头上。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金刚杖,杖头闪闪发光。它能打破须弥山,挂在人的眉头上。
赏析:
这首诗使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金刚杖的神奇和超凡的力量。金刚杖是佛教中的宝物,象征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诗中的“楖栗杖”形容金刚杖光亮耀眼,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诗的后两句描述了金刚杖的作用,它能够打破须弥山,这里须弥山可以理解为无限的障碍和困难,金刚杖能够克服一切阻碍。而“挂在眉头上”则表达了金刚杖的重要性和珍贵性,它保护着人们,使人们拥有智慧和力量,使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刚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力量的追求,以及对佛教教义中金刚杖象征意义的理解。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思想,让人们感受到金刚杖所代表的智慧和力量的无限可能性。这首诗既具有佛教的宗教意义,又有着抽象的哲学意味,体现了宋代佛教文化的特点。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金刚杖的描述,表达了追求智慧和力量的愿望,以及对佛教教义中金刚杖象征意义的思考。它以简练的语言塑造了形象生动的诗意,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借问梁山道,嶔岑几万重。遥州刀作字,绝壁剑为峰。惜别路穷此,留欢意不从。忧来生白发,时晚爱青松。勿以西南远,夷歌寝盛容。台阶有高位,宁复久临邛。
晓来犬吠张三妇,日暮猿啼吕四妻。
枝枝交影锁长门,嫩色曾沾雨露恩。凤辇不来春欲尽,空留莺语到黄昏。水殿年年占早芳,柔条偏惹御炉香。而今万乘多巡狩,辇路无阴绿草长。玉楼烟薄不胜芳,金屋寒轻翠带长。公子骅骝往何处,绿阴堪系紫游缰。嫩叶初齐不耐寒,风和时拂玉栏干。君王去日曾攀折,泣雨伤春翠黛残。
羽林出戍死忘家,坐作行趋听虎牙。碧月初生弓入抱,青蛇不动剑藏花。风吹细柳旗阴转,日过寒豀陈脚斜。回笑书生头白早,空将笔砚战年华。
西园作戏唤春回,桃李阴阴三万栽。不是无心看开遍,锦江烟柳待归来。
经丘寻岳恰忙时,更有工夫到得诗。政用此时索诗债,素兄青士若为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