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山路远,要见唐朝面。
对面也不识,谁知者方便。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法界通花分第十九》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辞山路远,要见唐朝面。
对面也不识,谁知者方便。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追求智慧和真理的心境。诗人不畏艰险,不顾山路遥远,只为了一睹唐朝的风采。然而,当他终于来到唐朝时,他却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对面的人也无法认识他。诗人通过这种表达,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追求智慧的道路上的困惑。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描述一个朝思暮想的情景,传递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困扰。诗人不辞劳苦,追求真理和智慧,但当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时,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无知和陌生之中。这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困惑,使诗词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哲思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人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智慧和认识的追求,并在描述中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迷惘。诗词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困惑,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共鸣。诗人的追求和困惑是人类共同的心理体验,通过这首诗词,诗人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智慧追求的反思。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智慧追求的渴望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追求道路的迷茫。
世路驱驱又白头,争如闲卧绝他求。门前荒陇依依在,碑折松枯尽列侯。
君不见开元至化垂衣裳,厌坐明堂朝万方。访道灵山降圣祖,沐浴华池集百祥。千乘万骑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禁仗围山晓霜切,离宫积翠夜漏长。玉阶寂历朝无事,碧树萎蕤寒更芳。三清小鸟传仙语,九华真人奉琼浆。下元昧爽漏恒秩,登山朝礼玄元室。翠华稍隐天半云,丹阁光明海
国人久倚东园望,拟築沙堤到广陵。
万象森罗具一尘,小庵花木四时春。客来相对默无语,亲见毗耶彼上人。
为爱凌晨细细开,谁人伴我独徘徊。朝阳满树无尘滓,寒雀惊窥欲下来。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