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尘井觑驴,莫怪目区区。
妄迷争瓦砾,不识夜明珠。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一合相理分第三十》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尘尘井觑驴,
莫怪目区区。
妄迷争瓦砾,
不识夜明珠。
诗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在尘世中的追求和迷惘。诗中的形象,如觑驴的人、目光朦胧的人,以及争夺琐碎之物的愚昧行为,都是对人们迷失在物质欲望中的揭示。然而,诗人也暗示了人们内心深处存在着珍贵的东西,却因为迷失而无法认识和寻找。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描写,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物质欲望的追逐和迷失。尘尘井觑驴的形象,暗指人们为了追求琐碎的利益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物,目光朦胧的人则象征着人们对自身处境的迷惘和困惑。诗中的妄迷争瓦砾,不识夜明珠,表达了人们在追求名利和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无法意识到内心深处的珍贵和真正重要的东西。
这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对人们迷失和追求的揭示,呼唤人们应该关注内心的珍贵和真正的价值,而不是困于琐碎和浮华的追求之中。它提醒人们要警醒自己,不要为了短暂的享受而忽略了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要在纷繁的尘世中寻找夜明珠,即内心的光辉和真实的意义。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计拙难敷食与衣,惟将侠气借相知。何如冯子归弹铗,争似毛生立见锥。清世翩翩谁是美,尘寰碌碌已称奇。有时举翮连云起,不比函关一只难。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才入都梁郡,愁登第一山。不堪高处望,未得故疆还。
草堂正在匡庐山,山阴绿玉相对闲。云从双剑峰前下,潮到小孤江上还。茶烟满室写墨竹,花雨一帘观白鹇。谁似南宫能篆古,为君高置轩窗间。
化历昭唐典,承天顺夏正。百灵警朝禁,三辰扬旆旌。充庭富礼乐,高宴齿簪缨。献寿符万岁,移风韵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