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金刚随机无尽颂·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是法无高下,纯一非昼夜。
无故亦无新,非真亦非假。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金刚随机无尽颂·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金刚随机无尽颂·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描绘了一种超越对立的境界,强调法无高下,以及纯一超越昼夜的存在。它表达了一种超越对立、超越相对的智慧和境界。

这首诗词的诗意深邃而抽象,通过对法、真、假等概念的探讨,传达了一种超越对立的思想。诗人认为法无高下,即无论是什么法则或规则,都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分;纯一非昼夜,指的是超越日夜变化的境界,超越了时间的限制。诗人还指出,无故亦无新,意味着超越了因果和时间的束缚;非真亦非假,则是指超越了相对的真假之分。

这首诗词的赏析需要一定的哲学思考和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它引导人们超越对立的观念,认识到世界的本质并不是由对立和相对所构成的。法无高下、纯一非昼夜、无故亦无新、非真亦非假,都是在表达一种超越相对世界的智慧和境界。这种境界的实现需要修行净心行善,摆脱执着和執著的束缚,以达到超越对立、超越相对的境界,从而达到真正的智慧与自由。

总之,《金刚随机无尽颂·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佛教思想的诗词,通过对法、真、假等概念的思考,表达了超越对立的智慧和境界,以及通过净心行善来达到这种境界的重要性。

  • 《与零陵周倅子镕》

    满目山河异,南冠十六期。胡羝无乳日,辽鹤有归时。詗虏几齑粉,还朝不磷缁。汉家重名节,郎秩未为卑。

  • 《玉蝴蝶(追别杜叔高)》

    古道行人来去,香红满树,风雨残花。望断青山,高处都被云遮。客重来、风流觞咏,春已去、光景桑麻。苦无多,一条垂柳,两个啼鸦。人家。疏疏翠竹,阴阴绿树,浅浅寒沙。醉兀篮舆,夜来豪饮太狂些。到如今、都齐醒却,只依旧、无奈愁何。试听呵。寒食近也,且住为佳。

  • 《故太学徐君哀辞》

    蹈海沈江合比踪,子阳蛙坎可能容。自闻门外韩擒虎,岂乏云间陆士龙。信矣百年谁不死,哀哉三子亦相从。烂为井底泥无恨,肯顾区区马鬣封。

  • 《送彭秀才南游》

    问君孤棹去可之,玉笥春风楚水西。山上断云分翠霭,林间晴雪入澄溪。琴心酒趣神相会,道士仙童手共携。他日时清更随计,莫如刘阮洞中迷。

  • 《绍兴十三年发皇后册宝十三首》

    素月澄辉,众星灰列。炳为天文,各和攸别。椒房既正,阴教斯设。平雎麟趾,应如乡捷。

  • 《访刘君》

    扰扰驰蹄又走轮,五更飞尽九衢尘。灵芝破观深松院,还有斋时未起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