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勿贪焚,无二亦无三。
唯此一事实,何用广言谈。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持经功德分第十五》是宋代释印肃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金刚随机无尽颂,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小法勿贪焚,无二亦无三。
唯此一事实,何用广言谈。
诗意:
这首诗词是释印肃所创作的《金刚随机无尽颂》系列中的第十五首,题为《持经功德分》。诗人呼吁人们不要贪恋于那些小法门的繁文缛节,也不要过分追求无二无三的境界。他认为唯有这一个实际行之有效的事实最为重要,其他的一切虚言空谈又有何用呢?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观点。首先,诗人通过题目《金刚随机无尽颂·持经功德分第十五》表明了这首诗词是《金刚随机无尽颂》系列的一部分,同时也暗示了其主题。诗人以简短的语句传递出了深层的思考。
诗人在诗中劝告人们不要贪恋于小法门,这里的小法门可以理解为琐碎的修行方法或狭隘的见解。他认为人们不应该过分追求无二无三的境界,而应该专注于一件实际有效的事情。这种观点意味着在追求精神修养的过程中,人们应该抓住真正重要的核心,而不是被琐碎的细节所困扰。
最后两句"唯此一事实,何用广言谈"则强调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言谈之中的虚浮空泛毫无意义,唯有实际行动才能带来真正的功德和成就。
这首诗词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释印肃对修行的独特见解。他呼吁人们放下虚浮的言谈,专注于实际行动,以此来实现真正的成就。这种观点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抓住核心,不要被琐碎和虚浮所迷惑。
老郑东都一钜儒,未知柟树与梅殊。平生博识犹如此,何况儿曹不读书。
杨柳芙蓉旧日栽,近来堂宇更安排。湖光接得全天趣,莫遣游人鼓吹来。
萧艾秽群芳,草木纷零落。梅花我辈人,例合束高阁。
常佩了堂一则语,睢阳举似刘潞州。大朝不复见丙午,二老信然成古丘。
经言事父孝,所以事天明。疾间加再饭,梦中与九龄。
万里无云秋色静。上下天光,共水交辉映。坐对冰轮心目莹。此身不在尘寰境。扑漉文禽飞不定。勾引离人,分外添归兴。来往悠悠重记省。夜阑人散花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