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交珍宝,方悔初颠倒。
白日上云霄,帝里风光好。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持经功德分第十五》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室内珍宝交错的场景,让人感叹初时的颠倒之忧,而白日升至云霄之上,帝王宫中的风光美好。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并不完全呈现出原诗的内容,但我们可以从整体意境和诗意中感受到诗人的表达。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室内的珍宝交错,暗示了一种繁华富贵的景象。宝物的数量和种类让人目不暇接,可能引发一种初时的颠倒之忧,即面对这样的珍宝,人们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困惑。这种颠倒之忧可能是因为物质的繁华和诱惑带来的心理困惑。
然而,诗中也提到白日上云霄,表现了一种高贵、高洁的境界。这里的白日可以理解为阳光明媚,象征着纯洁和光明。它升至云霄之上,意味着升华和超越尘世的境界。帝王宫中的风光好,更加突出了这种高贵和美好的意象。
整首诗词展示了一种对物质与精神境界的对比,以及对人生追求的思考。作者似乎在倡导超越物质追求,寻求精神上的升华和宁静。诗词中的意象和对比使人们思考生活中的价值观和追求,提醒人们在物质繁华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室内的珍宝和云霄之上的美景,表达了对于物质与精神境界的对比,引导人们思考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芙蓉城下多埃土,却逐刘郎上天去。峨眉一顾一回头,明月东风在何处。
突兀倚苍穹,谁云巧妙工。滴□岩已竭,神运□常空。人入嵌□里,春归秋□中。□翁何处在,孤塔凛高风。
河洲花艳爚,庭树光彩蒨。白云天台山,可思不可见。
结屋邻苍海,开门面翠屏。堂前萱草绿,寿母鬓丝青。礼乐陈樽俎,诗书立户庭。一时勤卜筑,百世享康宁。
君去也,晓出蓟门西。鲁酒千杯人不醉,臂鹰健卒马如飞。回首隔天涯。云黯黯,万里雪霏霏。料得江南人到早,水边篱落忽横枝。清兴少人知。
山径多盘折,无劳怨苦辛。深岩不见日,冻雪几经旬。衣薄肌生栗,轮驰眼翳尘。想应慈母意,日日望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