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金刚随机无尽颂·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伯雪徒击目,失钱遭罪辱。
安心毕竟空,一念无延促。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金刚随机无尽颂·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伯雪徒击目,失钱遭罪辱。
安心毕竟空,一念无延促。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和领悟,通过描述一系列困境和痛苦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和对内心的反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结合了佛教的教义,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洞察和对内心的反思。以下是对每个句子的解析:

伯雪徒击目,失钱遭罪辱。
"伯雪"指的是作者自己,"击目"意味着受到痛苦的打击。这句诗词描绘了作者遭受了世俗的苦难和挫折,可能是财产的损失,或者是遭受他人的侮辱。这种痛苦和困境使作者痛定思痛,开始反思人生的真正意义。

安心毕竟空,一念无延促。
"安心毕竟空"表达了作者对追求世俗欲望和安逸生活的虚幻性的认识。在佛教中,追求世俗欲望被认为是导致痛苦和困扰的根源。"一念无延促"意味着通过修行和内心的觉悟,可以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超越时空的境界。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以及对人生困境和内心挣扎的描绘,表达了佛教思想中的“离苦得乐”的主题。作者借助这首诗词,呼吁人们超越世俗欲望的束缚,通过内心的觉悟和修行,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脱。这首诗词既展示了作者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也对读者提出了关于人生意义和内心觉醒的思考。

  •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好花不恨好诗迟,国色须蒙国士知。漫比玉容歌璧月,空将鹭羽斗琼枝。旁无绰约天仙对,中有甘酸鼎味宜。闻说北枝开亦遍,一尊相属定何时。

  • 《同谊夫国才饯季然于普门院取壁间五字诗各探》

    尘榻为子下,柴扉为子开。从今断还往,一室长莓苔。

  •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石莲花》

    幽石生芙蓉,百花惭美色。远笑越溪女,闻芳不可识。

  • 《木兰花》

    红绦约束琼肌稳。拍碎香檀催急衮。垅头呜咽水声繁,叶下间关莺语近。美人才子传芳信。明月清风伤别恨。未知何处有知音。长为此情言不尽。

  • 《兰陵王》

    蓼汀侧。朝霭依依弄色。知何许、湘女淡妆,羽节飞来带秋碧。轻裙素绡织。谁与明珰竞饰。无言处、相与逆洄,应有柔情正堆积。当年驻香鹢。记草媚罗裙,波映文席。□□□□□□摘。□□□□□,□□□□,斜阳返照暮雨湿。爱天际凉入。愁寂。念畴昔。谩太华峰头,幽梦寻觅。而今

  • 《雨后病起二首》

    小卧竹间斋,幽怀得好开。病从凉后减,雨及望时来。两屩山千叠,诸雏饭一杯。吾生计此耳,无梦到燕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