溟鲲运不赊,大地一微沙。
更有九万里,依旧入芦花。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无得无说分第七》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刚随机无尽颂,第七章:无得无说
溟鲲运不赊,大地一微沙。
更有九万里,依旧入芦花。
诗意:
这首诗词以金刚随机无尽颂的第七章为题,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金刚随机的形象,表达了世界的无常性和个体的渺小。诗中描绘了溟鲲(传说中的大鱼)的奔波运动,强调了大地微小如沙尘,以及无论多么辽阔的距离,最终都回归到芦花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宏大而深刻的意境。首句"溟鲲运不赊,大地一微沙"以金刚随机无尽颂作为引子,以金刚随机的形象抒发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无常的自然规律。"溟鲲运不赊"意味着大鱼奔波的运动不停止,而"大地一微沙"则强调了大地的渺小和微不足道。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人类在宇宙间的微小和渺小。
接下来的两句"更有九万里,依旧入芦花"则将视线从宏大的背景转向细微的事物,描述了无论多么遥远的距离,最终都会回归到平凡的芦花之中。这种转变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转换,让人们感受到宇宙的壮丽和人生的短暂。整首诗揭示了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与无常,以及个体在时间长河中的短暂存在。
《金刚随机无尽颂·无得无说分第七》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金刚随机的形象,诗人将人类的存在与宏大的宇宙背景相对照,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个体的渺小。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星稀初可见。月出未成光。澄江照远火。夕霞隐连樯。贱躯临不测。玉体畏垂堂。念别已零泪。况乃思故乡。
驴鸣并犬吠,皆标第一义。幪头都不知,一体包天地。
骋驾向名都,纵观极西京。煌煌九衢里,列第起雕甍。虹梁驾层汉,翚阁凌紫清。高槐荫金沟,弱柳垂雕楹。前扬许史镳,后拥金张旌。燕姬抚瑶瑟,赵女弹鸣筝。欢娱岂终极,为乐拟千龄。清川去悠悠,白日光易倾。金谷叹绿珠,上蔡悲苍鹰。繁华会当歇,大运有亏盈。勿嗤黔娄室,寂寞
浑沦朴散,天地始玄黄。乌飞兔走渐生,群物类开张。一点如如至性,扑入臭皮囊。游魂失道,随波逐浪,万年千载不还乡。错了鸿ㄨ体段,憎爱日相望。却认父母形骸。做我好容光。劫劫轮回贩骨,受尽苦和殃。何人闻早,寻他归路,莹然恢廓旧嘉祥。
一雨洗空旷,肃然天地秋。阴阳有至信,残暑逝不留。中夜事忽变,西风延蓐收。云雷西北来,弥漫布九州。万生息惔焚,我疾亦已瘳。起哦不待晓,暗步禅堂幽。落月倾屋西,候虫鸣不休。坐令百感集,岁晏此淹留。
箫鼓声中醉九旬,落红万点正愁人。眼明忽见倾城色,更向尊前作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