飕飕破屋小青裯客枕频年寄道周。
行止非人真可笑,穷通有命尚何愁。
春风旧垒双飞燕,宿雨新巢百拙鸠。
信是还家贫亦好,德人何处不天游。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是一首宋代洪咨夔的诗词《谨和老人欲还故庐》。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飕飕破屋小青裯,客枕频年寄道周。
行止非人真可笑,穷通有命尚何愁。
春风旧垒双飞燕,宿雨新巢百拙鸠。
信是还家贫亦好,德人何处不天游。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老人即将回到他原本的贫困住所的情景。老人的屋子破烂不堪,只有一床破裹著被子。多年来,他在旅途中寄宿于朋友的家中。诗人认为老人的生活状态非常可笑,因为他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是命运所决定的,不必担心。
诗人接着描述了春风吹过了老人曾经居住过的城垒,双燕在春风中飞翔,而百只笨拙的鸠鸟则在宿雨后筑巢。这景象反映了自然界的变迁和新旧交替。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观点,他相信老人将会回到原来贫穷的家中,但这并不是不好的事情,因为一个有德行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自由自在地天游。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观察。诗人通过描绘老人的生活环境和态度,反映了对人生境遇的一种超然的态度。他认为贫穷与富有都是命运所决定的,没有必要过分忧虑。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事物的变迁和轮回。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德行高尚的人的赞美,认为他们无论身处何处都能自由地天游。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对老人境遇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境遇的比较,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和对德行高尚的赞美。
蓬蒿塞径掩柴关,紫燕离巢更不还。大厦连云成就日,重游帘幕有何颜。
持酒殷勤问尔农,忧时同此原年丰。他箱欲致崇墉积,耒耜宜加旷土功。水北有田均夜雨,岭南无地不春风。吾皇德化形扶杖,亲见儿嬉七十翁。
霁后江城风景凉,岂堪登眺只堪伤。远天螮蝀收残雨,映水鸬鹚近夕阳。万事无成空过日,十年多难不还乡。不知何处销兹恨,转觉愁随夜夜长。
迎春宝胜插钗梁,拂钿裁金斗巧妆。上作君王万年字,要知长奉白云觞。
江清风偃木,霜落雁横空。若个丹青里,犹须著此翁。
花接门园记洛川,明农堂畔识丰年。自量拾级身犹健,共约楼居意欲仙。倚槛聊舒千里目,举头应侧万人肩。那知宾主非刘石,枉作沙河酒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