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戎葵劲且柔,托名日及叹生浮。
苦怜相态无多艳,空缀郊原度一秋。
红澡暮零篱□上,翠深凉过屋山头。
风英掩映枯茅把,勾引行人觅酒流。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槿花》是宋代董嗣杲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槿花为主题,通过描绘槿花的特点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反思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词中描述了槿花的形态和特点,将其比作戎葵,既有坚强的力量,又有柔软的姿态。槿花在日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但诗人感叹它的生命是短暂而虚浮的。诗人以苦怜的语气表达了对槿花短暂美丽的同情和无奈。
在描写槿花的外貌时,诗人并未赋予其过多的艳丽,而是以淡雅的笔调,将槿花与郊原秋景相结合。槿花的红色在傍晚中显得尤为鲜艳,而翠绿的槿花叶则在凉风中拂过屋山,给人以清凉之感。这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了秋季的静谧和宁静。
诗词的结尾描写了槿花的环境,槿花丛中的枯茅和行人的往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风英是指槿花,它们在枯茅的掩映下,吸引着行人寻找酒的去处。这种景象给人以诗意的想象和遐思,使人在尘世间寻找一份宁静与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槿花》通过对槿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虚浮的感慨,同时赞美了自然界中微小而美丽的存在。诗人以淡雅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将槿花与秋季景色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和静谧的意境。这首诗词通过对槿花的描绘和意境的构建,启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一本修柟出万蓬,挺生绵邈尚谁穷。胡为壮烈思严老,雅爱甘棠学召公。怀德自应存芘荫,企贤那不念英雄。要知遗躅传无尽,时听龛岩度远风。
春波漾群凫,戏斗每堪玩。宛转回翠吭,褵振文翰。声兼江雨喧,影逐浦云乱。唼喋队初交,纷披势将散。持敌忽同沉,呼俦更相唤。时陈水槛侧,或聚湖亭畔。长鸣若贾勇,远奋如追窜。荷叶触俱翻,菱丝冒齐断。鱼骇没中流,鸥惊起前岸。心逾陇雉骄,气压场鸡悍。海客朝自驱,溪娃晚
造物本非我,荣枯那足言。但余良干在,何必艳花繁。壮丽华林苑,欢娱梓泽园。芳菲如可采,岂得待君轩。
石桥南北碧桃香,翠叶交柯水面凉。终岁方壶无一事,春来也为种花忙。
芙蓉峰下扬雄宅,路入城堙里三百。有山无粟养鸡豚,有水无入捕鱼鳖。山翁菜色流清涎,齿颊连月无腥毡。客来问我何所有,手指万壑烟霞边。青芹不似芦蒿美,石芥防风空剔齿。蕨脑才抽稚子拳,芦牙已迸佳人指。儿童不待明朝阳,花襟路湿争慌忙。携笼拍塞贮不尽,归来满袖春风香。
城市不识江湖幽,如与蟪蛄语春秋。试令江湖处城市,却似麋鹿游汀洲。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公卿故旧留不得,遇所得意终年留。君不见抛官彭泽令,琴无弦,巾有酒,醉欲眠时遣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