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金陵怀古四首》

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
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
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金陵怀古四首》
作者:王安石(宋代)

忆昨天兵下蜀江,
将军谈笑士争降。
黄旗已尽年三百,
紫气空收剑一双。

破堞自生新草木,
废宫谁识旧轩窗。
不须搔首寻遗事,
且倒花前白玉缸。

中文译文:
回忆昔日,兵马攻打蜀江,
将军们谈笑间,敌士争相投降。
黄色战旗已经飘扬了三百年,
紫气散去,只剩下一双剑。

破损的城墙上自然生长出新的草木,
废弃的宫殿里,谁能认出旧时的窗棂。
无需纠结于过去的遗事,
暂且倒放花前的白玉花瓶。

诗意和赏析:
《金陵怀古四首》是王安石写的一首怀古诗,通过对金陵(现今南京)古迹的描述,展现了岁月更迭、兴衰荣辱的主题。

诗的开篇,作者回忆起昔日的战争场景,将军们轻松自在地谈笑,而敌方的士兵争相投降,展现了当时金陵的盛况,也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

黄旗已经飘扬了三百年,紫气散去,剑也只剩下一双。这两句表达了金陵曾经的辉煌已经逝去,历史的沧桑使得昔日的英勇与荣耀不再存在。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金陵的变迁。破损的城墙自然生长出新的草木,废弃的宫殿中已无人能认出旧时的窗棂,暗示了金陵的古迹被岁月所抹去,人们已经难以辨认昔日的荣光。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不再追寻过去的遗事,而是将注意力放在眼前的美景上。倒放花前的白玉花瓶,象征了对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抛却过去的烦恼和纠结。

整首诗通过对金陵古迹的描述,展示了岁月更迭、兴衰荣辱的主题,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美好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王安石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 《沉黎四首》

    民俗濒蛮诏,边城异土宜。竹筒连水脉,板屋怯风吹。药叟鸦随噪,樵童虎不窥。爱山来九折,人笑此翁痴。

  • 《听颖师琴歌》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珮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 《秋思绝句》

    荣悴元知岂有常,纷纷草木占年光。霜风一扫知何在,楚客从来枉断肠。

  • 《仙水归程》

    九鲤湖边路,重来盟未寒。折花挼水献,策杖驭风还。宦海波涛恶,仙家日月间。前生丹在否,岁晚要重丸。

  • 《凤凰山》

    凤去寥寥今几年,至今人唤凤凰山。只愁有凤无人识,却指凡禽误世间。

  • 《梅花绝句》

    万瓦清霜夜漏残,小舟斜月过兰干。老来一事偏堪恨,好看梅时却怕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