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金沙台》

待罪东轩仅两秋,搉酤事了且夷犹。
奖崇善类询舆论,过访仁贤棹小舟。
契合通家心异姓,情敦同气迈凡流。
金沙台上聊舒乐,即景题诗合酒瓯。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金沙台》是苏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待罪东轩仅两秋,
在东轩中等待审判已有两个秋天,
搉酤事了且夷犹。
整治酤酒的事情已经结束,暂且平静下来。
奖崇善类询舆论,
表扬和崇尚善良的人,询问众人的意见。
过访仁贤棹小舟。
经过拜访仁义贤良之人,乘着小船行驶。
契合通家心异姓,
亲近并心意相通,即使姓氏不同。
情敦同气迈凡流。
情感亲密,血脉相连,超越了普通人。
金沙台上聊舒乐,
在金沙台上畅快地享受乐趣,
即景题诗合酒瓯。
即兴写下景物的诗篇,与酒瓯相辅相成。

诗意和赏析:

《金沙台》表现了诗人苏辙在东轩待罪期间的心情和体验。东轩是指东华山的一处地方,苏辙曾因政治原因被贬到此地,诗中所说的“待罪东轩”即指他在这里等待审判的时间。整首诗以描述诗人在东轩的生活为主线,展现了他对善良和仁义的追求,以及与他人的交往和情感融洽。

诗中的“搉酤事了且夷犹”表明在东轩的日子相对平静,苏辙将精力转向表扬善良的人和询问众人的意见。他拜访仁义贤良之人,乘船行驶,表达了他希望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找到情感上的亲近和心灵的契合。他认为情感的亲密和血脉的连结可以超越姓氏的差异,达到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

最后两句“金沙台上聊舒乐,即景题诗合酒瓯”表达了苏辙在金沙台上的愉悦心情。金沙台是东华山上的一处景点,苏辙在这里写下了即兴的诗篇,与与他一同品酒的友人相辅相成,共同享受乐趣。

整首诗以东轩待罪为背景,通过描写诗人的心理感受和与他人的交往,表达了苏辙对善良和仁义的崇尚,以及对情感共鸣和超越的追求。同时,诗人通过即景题诗和与友人欢聚的场景,展示了他在东轩中仍能保持乐观和舒适的心态。

  • 《眼儿媚》

    先来客路足伤悲。那更话别离。玉骢也解,知人欲去,骧首频嘶。马蹄动是三千里,后会莫相违。切须更把,丁香珍重,待我重期。

  • 《偈三首》

    今朝结却布袋口,明眼衲僧莫乱走。心行灭处解翻身,喷嚏也成师子吼。旃檀林,任驰骤。剔起眉毛顶上生,剜肉成疮露家丑。

  • 《宿正觉寺》

    正觉江边寺,风烟罨画然。庭罗合抱树,门泊钓鱼船。暮雨凉初过,中秋月正圆。无人来共赏,独自占江天。

  • 《失调名》

    缺月挂檐牙。

  • 《赠孙花翁》

    我生头发未燥时,花间已歌花翁诗。我发既长今渐白,犹见花翁好颜色。举酒祝翁寿百年,我为诗孙戏翁边。

  • 《奉和春日游苑喜雨应制》

    仙跸九成台,香筵万寿杯。一旬初降雨,二月早闻雷。叶向朝隮密,花含宿润开。幸承天泽豫,无使日光催。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