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金山寺》

重经高处寺,一与白云亲。
树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
幽轩含气象,偏影落风尘。
日暮临归去,徘徊欲损神。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金山寺》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重经高处寺,
一与白云亲。
树木有春意,
江山如故人。
幽轩含气象,
偏影落风尘。
日暮临归去,
徘徊欲损神。

中文译文:

重重叠叠的经书,在高处的寺庙里,
我与白云亲近。
树木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江山就像一个熟悉的朋友。
幽静的轩窗蕴含着气象,
我的身影偏偏在风尘中落下。
日暮时分,临近归去,
我徘徊不决,仿佛失去了神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金山寺的情景,通过寺庙的高处视野、白云、树木和江山,以及作者自己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之间的交融和内心烦躁的情感。

首先,诗中的"重经高处寺"揭示了诗人游览的地点,寺庙高处,笼罩在经书的氛围中,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接着,诗人通过"一与白云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的感受。白云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诗人紧密相连,彰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近和融合。

诗中的"树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通过描绘春意盎然的树木和熟悉的江山,传递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久违的故人的思念之情。

"幽轩含气象,偏影落风尘"这两句描写了作者在幽静的轩窗中感受到的气象和自己的身影在风尘中的虚幻。这里的"幽轩"暗指诗人内心的安静之处,而"偏影落风尘"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烦躁和迷茫。

最后两句"日暮临归去,徘徊欲损神"表达了作者在日暮时分即将离去时的彷徨和沉思。诗人内心纠结,仿佛迷失了自己的神明,不知道应该怎样去面对和抉择。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借以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法,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舟至都昌初见庐阜连日阴雨忽尔晚晴云气顿收》

    久思庐山游,忽至左蠡曲。倚船初一望,秀色溢我目。百里堆翠黛,千峰矗寒玉。阴云知我来,收敛入山腹。须臾变光景,尽出一山绿。宛如几案间,青铜铸岩谷。又如墙壁上,古画挂图轴。水光晚苍茫,风气秋肃穆。明朝南康岸,舣棹陟山麓。欢喜不自持,一杯醉醽醁。

  • 《挽东莱先生》

    道学方勤绩,亨途渐致身。苍天倾我泪,今日丧斯人。弟子群经富,先生一语真。发挥馀事业,何处不书绅。

  • 《题梅坛》

    朝暗杖马夕笺天,汉事于今已几年。一片孤忠应尚在,定须耿耿斗牛边。

  • 《以香烛团茶琉璃献花碗供布袋和尚颂》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浮。知音若相问,不住涅盘州。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若问下生时,不打这鼓笛。

  • 《赠梅公明诗》

    瞻我北园。有条者桑。遘此春景。既茂且长。氤氲吐叶。柔润有光。黄条蔓衍。青鸟来翔。日月其迈。时不可忘。公子瞻旃。勋名乃彰。

  • 《送毕郎中提点淮南茶场》

    汴中春絮乱,淮上鮆鱼时。顺水疾奔马,出都犹脱羁。拜亲将已近,食脍不言迟。到日问茶事,遍山开几旗。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