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起朔方,金色照天光。
上有七十二凤凰,金鼎玉食高颉颃。
王不居,志独苦,拜师礼重心愈下。
群贤起,南西东,国耻一洒黄金空,十年燕雌今日雄。
君不见姑苏何用黄金屋,野鹿穿花豕衔蓐。
《金台篇》是元代作家杨维桢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高大的台阶,台阶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台阶上有七十二只凤凰,还有金鼎和玉食高高耸立。在这个高台上,王者不再居住,他的志向孤独而痛苦,对拜师学习的礼仪越加重视,但内心愈发卑微。然而,群贤们纷纷起来,从南、西、东三个方向涌来,国家的屈辱犹如洒下的黄金一样消失殆尽,十年的雌鸟今日变为雄鸟。诗中提到了姑苏(即苏州),以及黄金屋、野鹿穿花、豕衔蓐等形象,展现了豪华与贫瘠、荒凉与蓬勃的对比。
这首诗通过对金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王者的孤独与痛苦的深刻体验,同时也展示了群贤起义的壮丽场景,以及国家兴盛的希望和憧憬。通过金台与黄金屋、野鹿与豕衔蓐的对比,诗中传达了一种对于奢华与富贵的思考,呼唤着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整首诗采用了豪放的笔触,形象生动,以寥寥数语勾勒出壮丽的景象和深刻的情感。通过对于金色、凤凰、金鼎等意象的运用,诗词充满了庄严与崇高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盛和王者崇高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也给予了读者深思,引发对于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
《金台篇》以其雄浑豪放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元代士人杨维桢的才情和思想。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以及人们对于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索。
古寺耸山椒,公堂去不遥。寻僧忘俗虑,盘道出尘嚣。疏箔卷烟雾,明时望泬漻。渔翁江上立,指我在云霄。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非趋下流急,热使不得住。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少而躬耕,老复其真。乘流得坎,不问所因。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天风飒飒步声虚,一片红云控帝居。闻道茅家开夕宴,上元亲授太霄书。
烟中流水晓潺潺,扬子津头雨一湾。沾袖成斑皆客泪,隔江如黛是家山。欲探子母羞钱箧,未卜雌雄泣剑环。寄语吴郎三玉树,莫因裘敝笑人还。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已而果就约。至他郡邑,暴横甚,荆则招之亦不至。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