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起朔方,金色照天光。
上有七十二凤凰,金鼎玉食高颉颃。
王不居,志独苦,拜师礼重心愈下。
群贤起,南西东,国耻一洒黄金空,十年燕雌今日雄。
君不见姑苏何用黄金屋,野鹿穿花豕衔蓐。
《金台篇》是元代作家杨维桢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高大的台阶,台阶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台阶上有七十二只凤凰,还有金鼎和玉食高高耸立。在这个高台上,王者不再居住,他的志向孤独而痛苦,对拜师学习的礼仪越加重视,但内心愈发卑微。然而,群贤们纷纷起来,从南、西、东三个方向涌来,国家的屈辱犹如洒下的黄金一样消失殆尽,十年的雌鸟今日变为雄鸟。诗中提到了姑苏(即苏州),以及黄金屋、野鹿穿花、豕衔蓐等形象,展现了豪华与贫瘠、荒凉与蓬勃的对比。
这首诗通过对金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王者的孤独与痛苦的深刻体验,同时也展示了群贤起义的壮丽场景,以及国家兴盛的希望和憧憬。通过金台与黄金屋、野鹿与豕衔蓐的对比,诗中传达了一种对于奢华与富贵的思考,呼唤着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整首诗采用了豪放的笔触,形象生动,以寥寥数语勾勒出壮丽的景象和深刻的情感。通过对于金色、凤凰、金鼎等意象的运用,诗词充满了庄严与崇高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盛和王者崇高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也给予了读者深思,引发对于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
《金台篇》以其雄浑豪放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元代士人杨维桢的才情和思想。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以及人们对于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索。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谁怜地下老明经,宿草坟头又化萤。朽骨尚应思驾驭,朱颜终自惜娉婷。一生辛苦为玄白,何处流传付杀青。独有中郎铭不没,断虹斜日贯幽扃。
暮色催更鼓,庭户月影胧_。记旧迹、玉楼东。看枕上芙蓉。云屏几轴江南画,香篆烬暖烟空。睡起处,绣衾重。尚残酒潮红。忡忡。从分散,歌稀宴小,怀丽质,浑如梦中。苦寂寞、离情万绪,似秋后、怯雨芭蕉,不展愁封。何时细语,此夕相思,曾对西风。
桃李六宫寂,君王在石渠。临鸾悔梳洗,女色不如书。
西母池边宴罢,赠南枝、步玉霄。绪风和扇,冰华发秀,雪质孤高。汉陂呈练影,问是谁、独立江皋。便凝望、壶中珪璧,天下琼瑶。清标。曾陪胜赏,坐忘悉、解使尘销。况双成与乳丹点染,都付香梢。寿妆酥冷,郢韵佩举,麝卷云绡。乐逍遥。凤凰台畔,取次忆吹箫。
人物如君屹鼎湖,高山仰止我仪图。讲篇损益开新式,略纪删修有定模。目断交情殊恨阔,心涵古道岩相符。去年不客东湖上,几失人间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