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税肩舆未得休,且凭竹杖到山头。
疏林向晚投归翼,满目寒烟酝客愁。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金仙道中徒步》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行走在山间小径上的旅人的景象。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金仙道中徒步》中文译文:
欲税肩舆未得休,
且凭竹杖到山头。
疏林向晚投归翼,
满目寒烟酝客愁。
诗意:
这首诗以一个行人徒步登山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行走中的思考和感慨。诗人希望放下背负的重担,依靠手中的竹杖,登上山顶。夕阳下,稀疏的林木像翅膀一样展开,似乎在引领诗人回家。而眼前弥漫的寒烟,却引起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人登山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首先,"欲税肩舆未得休"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解脱的心情,希望能够放下繁重的负担,不再被世俗所累。"且凭竹杖到山头"则显示了诗人选择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用竹杖代替轿车,踏上登山之路。在"疏林向晚投归翼"这句中,疏林的景象象征着宁静和自由,向晚的时刻暗示着归家的意味,投归翼则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向往和归属感。最后一句"满目寒烟酝客愁"通过描绘寒烟弥漫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思考,可能是对人生的迷茫和不安。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行人登山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由、宁静和归属的向往。通过山行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追求内心自由的渴望。同时,寒烟的描绘增添了一种忧愁的氛围,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变。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自由境界的追求,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探幽适兴访仪林,休听春蛙说雨深。翠竹黄花新般若,青山绿水旧知音。禅盟苏晋情相契,酒恋渊明醉且斟。此去雪峰应不远,肯容杖履谩相寻。
德胜王太子,号不如密多。指山还梵志,魔群不奈何。
彩笔恹恹慵赋咏。斗草闲来寻小迳。西园春事只供愁,当好景。成孤另。春又那知人欲病。洗尽残妆临晚镜。淡玉一团浆水莹。强持檀板近芳樽,云遏定。君须听。低唱月来花弄影。
一冬无此寒,十日不得出。闭门坐如钩,老去万感入。治游亦余事,况乃灯火毕。独怜镜湖春,一一各秀发。枝条掇芳蕤,惨悴变仓卒。凡草何足云,谁吊梅柳屈。东城有佳士,词笑最华逸。持此往问之,雨溅袍袍湿。蛮笺定送似,来时诗意涩。醉里作蛇鸦,行划倩苏十。
忽忽春将半,冥冥雨未休。过从喧屐齿,追赏负觥筹。诗句那排闷,莺声巧唤愁。晴郊饶胜概,何日许同游。
汉皇无事暂游汾,底事狐狸啸作群。夜指碧天占晋分,晓磨孤剑望秦云。红旌不卷风长急,画角闲吹日又曛。止竟有征须有战,洛阳何用久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