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静庵曾伯虞挽词》

往闻郭林山,学易之指南。
艮斋从其子,议论青出蓝。
授徒兰溪上,妙理常穷探。
真旨传何人,著录推静庵。
称疾似玄晏,观复师老聃。
芸芸已归根,吊客无多谈。

作者介绍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爲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干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爲韩侂胄指爲僞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謚文忠。生平着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爲十四卷。

作品评述

《静庵曾伯虞挽词》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周必大。以下是我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曾经听闻郭林山,学易术的指南。
艮斋继承其子学问,议论中有青出蓝。
在兰溪上教授弟子,探索奥妙的理论常常穷。
真正的道理由谁传承,著录中推崇静庵。
自称有病像玄晏,观察又有老聃的智慧。
众多人已回归本源,对客人没有多少闲谈。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名叫静庵曾伯虞的学者和思想家。他在郭林山上学习易经,成为易经的指南。他在艮斋传授知识给他的儿子,他们的讨论中展现出了新的见解和思考。曾伯虞在兰溪上教授弟子,不断探索奥妙的理论,但仍然觉得自己的知识有限。他的思想传承给了一些人,并被记录在静庵的著录中。他自称生病,象征他对尘世的冷漠,同时又具有玄晏和老聃的智慧。最后,诗人表示许多人已经回归到自己的本源,对于客人来说,没有太多闲谈。

赏析:
这首诗词以静庵曾伯虞为主题,揭示了他在学术和思想上的重要性。他作为一位学者和指南,引领着学习易经的人们。诗中的艮斋是他的学室,他在那里传授知识给他的儿子,并与他们进行讨论。这反映了曾伯虞自己不断探索、思考和学习的精神。他的思想传承给了一些人,并被记录在静庵的著录中,这显示了他对后世的影响力和他在学术界的地位。

诗中的比喻和象征也值得注意。作者将曾伯虞自称有病与玄晏、老聃相联系,暗示曾伯虞对尘世的冷漠和超然。这也传达了他对深奥智慧的追求。最后,诗人指出,许多人已经回归到自己的本源,对客人来说,没有太多闲谈。这或许暗示着人们在面对曾伯虞的思想和智慧时,对于琐碎的世俗话题已经不再感兴趣,而更加追求精神和哲学层面的交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述静庵曾伯虞的学术和思想成就,表达了对他的赞颂和尊敬。同时,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探索了深奥智慧的追求和超脱尘世的态度,传递了一种哲学和思想的意蕴。

  • 《山中》

    剖竹相通涧下泉,更邀山色在樽前。一钩明月轩窗上,欹枕藤床独自眠。

  • 《再呈宜甫》

    西家壶已倒,次第向东邻。朱户如坚闭,黄花恶笑人。

  • 《觅梅》

    欲寻梅去不禁寒,宜著书签研滴间。闻道南坡开似雪,略分疏影到茶山。

  • 《战秋辞》

    八月空堂,前临隙荒。抽关散扇,晨乌未光。左右物态,森疏强梁。天随子爽駴恂栗,恍军庸之我当。濠然而沟,垒然而墙。纛然而桂,队然而篁。杉巉攒矛,蕉标建常。槁艾矢束,矫蔓弦张。蛙合助吹,鸟分启行。若革进而金止,固违阴而就阳。无何,云颜师,风旨伯。苍茫惨澹,隳危摵

  • 《送煮菜赠包安静先生》

    野菜此出珍又珍,送与西邻病酒人。便须起来和热吃,不消洗面裹头巾。

  • 《上高鼻轩起亭二绝》

    溪父起收罾下鲤,山翁起卖焙中茶。长官亦与人俱起,笑拥黄紬放早衙。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