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九十恰平分,过化中存一点神。
草脱烧痕非入色,梅收花事又新人。
正襟危坐三灵会,拥鼻长谣万象宾。
酬答风光惟办此,可能春梦到天津。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敬次老人即事》是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岁月流转中老人的智慧和生命的意义。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敬次老人即事》
韶华九十恰平分,
过化中存一点神。
草脱烧痕非入色,
梅收花事又新人。
正襟危坐三灵会,
拥鼻长谣万象宾。
酬答风光惟办此,
可能春梦到天津。
译文:
美好的时光已过去九十分之一,
岁月流转中依然保留一丝灵气。
芳草褪去火烧的痕迹,色彩更加鲜艳,
梅花凋谢之际,新的人事又开始了。
端坐安详,与三灵相会,
拥有长寿的老人唱起了万象的赞歌。
用这首诗歌回应美丽的风光,
或许春天的梦境会到达天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老人的智慧和生命的意义为主题,表达了岁月流转、生命绽放的情感。诗中的"韶华九十恰平分"意味着作者已经度过了九十年的光阴,表示时间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时光。然而,"过化中存一点神"的描写表明老人仍然保留着精神和智慧,年岁虽高,但依然有一种生命力的存在。
接着,诗中以草脱烧痕和梅花凋谢作为象征,表达了人事不断更迭的现实。尽管时间的流逝使得事物发生变化,但新的生命和美好的事物总会不断涌现。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老人端坐安详,与三灵相会,长寿的老人唱起了万象的赞歌。这里的"三灵"指的可能是天地人三界,意味着老人与宇宙相连,与自然和谐共生。长寿的老人唱起赞歌,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激和对世界的赞美。
最后两句"酬答风光惟办此,可能春梦到天津"表达了作者以这首诗作回应美丽的自然景色的心情。"酬答风光"表示作者以自己的诗歌来回应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之情。"可能春梦到天津"则含有一种希望和幻想的意味,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在春天的梦中到达美丽的天津。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老人的智慧、生命的意义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回应,传达了对岁月流转和生命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舴艋为舟力几多。江头云雨半相和。殷勤好,下长波。半夜潮生不那
秋风飒飒鸣条,风月相和寂寥。黄叶一离一别,青山暮暮朝朝。寒江渐出高岸,古木犹依断桥。明日行人已远,空馀泪滴回潮。
里堠迢迢阻问津,年光冉冉苦催人。未能免俗予嗟老,岂不怀归汝念亲。家酿湖蓴谁共醉?江云淮月又经春。新诗题罢无从寄,独倚危阑一怆神。
钟鼓千年后,耕桑万岭巅。松杉森老气,桃李弄馀妍。烟暝东西坞,泉分上下田。直疑秦避世,自古一山川。
贾生年尚少,华发近相侵。不是流光促,因缘别恨深。怜君成苦调,感我独长吟。岂料清秋日,星星共映簪。
杨柳风微约暮寒,野禽容与只婆间。道人心性如天马,可爱青丝十二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