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刘禹锡,博通子史百家,精于医,有《传信方》二卷(《宋史·艺文志》六),已佚。事见《过庭录》。
诗词《竞渡曲》描述了沅江上的龙舟竞渡盛况。诗中描绘了壮观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竞技运动的热爱和追求胜利的决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作者刘禹锡展现了竞渡的激烈和欢乐,同时融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中文译文:
五月的沅江平堤之上水流平静,镇上的人们都乘着彩色的船在竞渡。灵均早已不再歌唱,哀谣随着草帘的振动而起。杨桴击打节奏,雷声阵阵,乱流纷纷涌入,声音轰鸣。蛟龙在得到雨水的滋润下挥动鳞翅,螳螂在河水中喝水,形影相连。刺史站在江边拉开翠帏,举杆命令船员们分成男女两队。先鸣的人带动士气,颜色也并不一致。胜负本是需要一个开始,一开始便意味着没有固定的结果。风俗如此狂热,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俯瞰云朵汇入江面。彩旗夹在河岸上照亮龙舟屋,彩绸绵延在波浪之上,呈现出水上的欢乐。曲终人散,空荡的愁绪在傍晚蔓延,屈原的祠前溪水向东流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沅江上的龙舟竞渡为题材,描绘了竞赛的盛况和欢乐气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作者以纵横交错的描写方式,将竞渡过程中的各个场景、动作和声音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描绘刺史的分队命令和先鸣的士气鼓舞,表达了竞技运动中的激情和胜利的渴望。诗歌最后以招屈亭前水东注作为结尾,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消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人物和声音的描写,展示了竞渡活动的热闹和高涨的情绪,给读者带来了视听上的愉悦。同时,诗人把竞渡活动与感慨时光流逝相结合,突出了人生的短暂和转瞬即逝。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妙龄冠蜀士,名声振王畿。晚随召节来,天朝增羽仪。我昔倅丹丘,鹿侯挂冠归。群公俱祖送,见公四三诗。颇恨著鞭先,自言乞身迟。拳拳慕下风,直欲梦见之。还朝挹高致,气宇清且夷。称者不容口,往往同一词。始见荷倾倒,笑谈欲忘疲。况当秋风高,滥吹参试闱。鼎脔得一尝,豹斑
独客行愈远,此儿真自痴。江流浩呼汹,栈路凛欹危。好鸟迎人处,凉风拂面时。山头破茅驿,索笔又题诗。
国色名花俱绝代,玉人甘后本双身。劝君薄薄施朱粉,莫遣名花妒玉人。
小亭露压风枝动。鹊炉火冷金瓶冻。悄悄对西窗。瘦知罗带长。欲眠思殢酒。坐听寒更久。无赖是青灯。开花故故明。
城邑喧喧非所依,忽生秋思满岩扉。晨趺未雨千花落,晚渡临风一锡飞。定有鱼龙窥供钵,应无尘土上禅衣。宝文圣偈谁为争,只恐林泉亦暂归。
曾掌兰台篡旧闻,亦瞻玉座和来薰。戆愚漫有诛奸笔,疏拙元无乞巧文。执简自知愧南董,免冠谁肯救朱云。消磨不尽惟诗在,社友寻盟意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