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周张,绣周张,楼台帘幙絮高扬。
谁赋珠宫并贝阙,怀王去后去沉湘。
黄公绍,宋元之际邵武(今属福建)人,字直翁。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隐居樵溪。著《古今韵会》、以《说文》为本,参考宋元以前字书、韵书,集字书训诂之大成,原书已佚,其同时人熊忠所编《古今韵会举要》中,略能见其大概。另有《在轩集》。
黄公绍,生卒年不详。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中进士,受职架阁官。邵武人李南叔收录严羽的诗和评辑为《沧浪吟》,黄公绍为这本书撰写序言,极力推荐,使这部名著特别是《沧浪诗话》得以广泛流传,蜚声中外。宋亡,他弃官返籍,筑室于今邵武市西樵岚溪畔,并以宋代名儒胡安国“心要在腔子里”为格言,把书室命名为“在轩”,以表明他专心致志于治学的志向。
黄公绍博洽古今,潜心著作。他精通“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约在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前,以《说文解字》为本,参考宋、元以前的字书、韵书,撰《古今韵会》,成为字书训诂集大成的著作。另与熊忠合编《古今韵会举要》。黄公绍生前著作很多,现仅存《在轩集》1卷,有文30篇,诗约28首。
《竞渡櫂歌》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黄公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绣周张,绣周张,
楼台帘幕絮高扬。
谁赋珠宫并贝阙,
怀王去后去沉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竞渡的场景,人们欢快地划着船,歌唱着。诗人黄公绍通过描写细节,展现了竞渡活动的热闹景象。他提到了一位王公离去后,湘江上的宫殿和阙楼变得无人问津,只剩下飘扬的帘幕和细碎的丝絮。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竞渡的喧嚣场景,给人以热闹欢快的感觉。诗中的“绣周张”是指船的名字,通过反复叠词的形式,增强了船的声音和节奏感。楼台、帘幕和絮都是描绘竞渡场景的细节,形象地表现了人们的热情和活力。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谁赋予了宫殿和阙楼珠宝般的光彩,暗示了这些华丽的建筑在王公离去后变得无人问津。王公离去后的沉湘,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事物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整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竞渡场景的喜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生活和人世间瞬息即逝的美好事物的感悟和抒发。
满耳江声满目山,此身疑不在人寰。民含古意村村静,吏束刑书日日闲。
龙马交战相长雄,一胜一负互始终。二气协击威力穷,凝冰迸出焦火中。跳丸飞砲怒打空,一夜白尽千头峰。
今岁何迁次,乾坤失巨人。老生啼坏木,后学叹迷律。四海人才谱,三朝礼乐臣。并将文献去,谁与觉斯民。
满槛山川漾落晖,槛前前事去如飞。云中鸡犬刘安过,月里笙歌炀帝归。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红楼翠幕知多少,长向东风有是非。
灵刹倚山光,无尘染洞房。云笼金地暖,龙喷玉泉香。松竹分幽迳,楼台耸上方。蓬壶人到此,僧伴绕回廊。
痛饮形骸骑蹇驴。葛巾不整倩人扶。笑指桃源泥样醉。三睡。诗魔长是泣穷途。画手也知仙骨瘦。□□崑山玉水点银须。天地不能容此老。笑傲。一竿风月钓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