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岁庚子,长安一尺雪。
落地还成冰,后土冻欲裂。
出门望天街,层城裹银阙。
健马载高冠,傍人指夔卨。
拜表瑶墀归,酒面风前热。
万井莫回头,穷阎正骚屑。
晓突无青烟,饥唇閟殭舌。
咄嗟路边子,未死衣百结。
亦有待次人,空囊磨岁月。
愁吟徒尔为,泱漭天地阔。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京华对雪》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冷冬日的景象,以及作者对于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嘉祐年间,长安下了一尺厚的雪。
雪落在地面上结成了冰,大地冻得几乎要裂开。
我走出门,望着天街,城市的层层楼阁被雪覆盖。
我骑着骏马,头戴高冠,路人指着我的服饰称赞。
我向皇帝献上上表,站在华丽的玉阶前,脸上因为酒的热气而红润。
千万家的居民都在向前走,没有人回头,只有穷苦的阎罗王才悲伤地站在原地。
天亮了,没有一丝青烟,饥饿的人们咬紧牙关。
路边的人们叹息不已,衣服上百结,还没死却像鬼一样。
也有人等待着下一个时代,但空空的口袋只能磨蚀岁月。
我愁苦地吟唱,天地广阔无边。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雪景,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和生活无常的思考。雪的厚度和冰的形成暗示了严寒的冬季,以及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艰辛。诗中描述的长安城被银装裹挟,给人一种寒冷而美丽的感觉。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出现在文中,展示了他的高贵和独特。然而,他也提及了穷苦的阎罗王,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悬殊。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和生活无常的忧虑和思考,感慨万千。
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冬日的景象,通过对个体和社会的观察,表达了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通过对冷漠、贫困和时间流逝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哲理和情感。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aa17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偶语无人且复吞,昼晴饶睡憩榕根。鸟鸣幽谷何妨静,花发深林只有繁。逸思共怜居有竹,清阴谁伴酒盈尊。非关兴心回船急,剥啄那知客至门。
儒林冠冕蓍龟,黄发同时二老归。出处古今难一概,青天未可载盆窥。
此树婆娑近浅塘,繁英飘落似丁香。绿阴庭院休回首,应许他乡胜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