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
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早朝非晚起,束带异抽簪。
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
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早朝非晚起,束带异抽簪。
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
中文译文:摆开衣袖的人去了哪里,躺在高高的枕头上,面朝南山。想要追求丰厚的俸禄,可是如此之多还不足以维系生活。早晨起床并不迟,身上的束带扣子不同寻常地解了开来。因为询问贤达,好像游鱼思念过去的池塘。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的心情和困惑。第一句“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表达了离开京城追求名利的心情,离开繁华的都市,向南去追寻宁静的生活。第二句“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暗指官员追求丰厚的俸禄,却发现即使达到了五斗(五石,古时一石为八斗)禄的程度,也无法满足生活的需要,仍然不堪负担。第三句“早朝非晚起,束带异抽簪。”说明官员早晨起床并不晚,反而提早,而且打扮也不同寻常。最后一句“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指官员向智者咨询,象征他困惑不解,迷失方向,如同游鱼思念过去的池塘。整首诗写出了官员的矛盾和困惑,也反映了作者孟浩然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万境人踪尽绝,百围天籁都沉。惟余冷淡生活,时复捻髭冻吟。
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帽今在顶上,君已归泉中。物故犹堪用,人亡不可逢。岐山今夜月,坟树正秋风。
刘琨劝进岂无闻,王猛临终亦有云。秽史汝能诬正统,老伧谁实蒞余分。山阴禊事流觞帖,彭泽归来植杖文。二物万年终不泯,可能草木张吾军。
梅岭旧闻传,林亭势峞然。登临真不易,幽胜恐无先。楚野平千里,吴江曲一边。标形都大别,洞府岂知焉。飞阁横空去,征帆落面前。南雄雉堞峻,北壮凤台连。烂熳三春媚,参差百卉妍。风桃诸处锦,洛竹半溪烟。燕入晴梁语,莺从暖谷迁。石根朝霭碧,帘际晚霞鲜。径柳行难约,庭莎
翡翠双飞不待呼,鸳鸯并宿几曾孤。生憎宝带桥头水,半入吴江半太湖。
寒溪过雪。梅蕊春前发。照影弄姿香苒苒,临水一枝风月。梦游仿佛仙乡。绿窗曾见幽芳。事往无人共说,愁闻玉笛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