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惊雷聚雨》

槎星烂照玉堂明,楼雪晴融白帝城。
鸥狎不知菱荡转,漫随瀼水泛春声。

作者介绍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作品评述

《惊雷聚雨》是宋代阳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惊雷聚雨,
槎星烂照玉堂明。
楼雪晴融白帝城。
鸥狎不知菱荡转,
漫随瀼水泛春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画面,通过巧妙的描写和意象,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

诗意和赏析:
诗的第一句“惊雷聚雨”,表达了雷鸣和聚集的暴雨,暗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威严。接下来的两句“槎星烂照玉堂明,楼雪晴融白帝城”描绘了繁星照耀下的玉堂明亮和楼阁上飘洒的雪花,暗示了皑皑白雪和璀璨星光的壮丽景象。这里的“白帝城”指的是楚汉时期的白帝城,它在雪中显得格外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鸥狎不知菱荡转,漫随瀼水泛春声”则描绘了鸥鸟在菱荡上自由嬉戏,以及春天水面上荡漾起的声音。这些描写表达了自然界的宁静和活力,给人以宁静、欢乐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感受和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槎星烂照”、“楼雪晴融”等,使整首诗具有艺术感和韵律美。

总之,这首诗词《惊雷聚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感悟,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活力,给人以宁静、欢乐和生机勃勃的感受。

  • 《长安言怀》

    殷殷生念厚,戚戚劳者多。二时昼夜等,百岁讵几何。日下文翰苑,侧身识经过。千虑恐一失,翔阳已蹉跎。临觞翦众忧,静寄丝桐歌。思归绕十指,五声不相和。暮天还巢翼,明日陨叶柯。高谢岩谷人,鹿衣带女萝。生不去亲爱,浮名若风波。谁令不及此,亲爱隔山河。

  • 《依韵和子瞻游孤山》

    跨明越,压苏湖,钱塘风物天下无。玉峰孱颜石穿漏,雪海浩荡潮喧呼。旧尝持之诧吾孥,会挈尔去相与娱。宦游若不来此都,腰间彩组徒云纡。子瞻凤咮新结庐,日哦其间兴不孤。平生美志自偿足,休问瞻之乐固有余,辨说是非从鲁蘧。我今有索君勿逋,归日好景为我摹。

  • 《金莲出玉花》

    直饶呼使。怎比清清修不二。会炼三丹。远胜为人得好官。牢擒意马。紧锁心猿宁著假。灵物圆周。得看壶中万万洲。

  • 《禅人写真求赞》

    乔乔楚楚,丛林规矩。萎萎羸羸,枯木风姿。宗乘壁挂口,师友雪生眉。住山事拙束三篾,对月机鸣度一丝。颠毛间白发,眉睫裹青瞳。食指一肩重,门风四壁空。诸根亡偶宗家妙,万虑不摇心匠工。

  • 《天竺观音》

    木异难侪众木淹,刻成慈相孔仁谦。真珠璎珞鸳鸯殿,白玉屏风悲翠帘。晴雨祷祈随感召,香灯炽盛极庄严。镇山宝聚田庐黄广,灵贶弥彰一百签。

  • 《古意》

    女萝寄青松,绿蔓花绵绵。三五定君婚,结发早移天。肃肃羔雁礼,泠泠琴瑟篇。恭承采蘩祀,敢效同车贤。皎日不留景,良辰如逝川。愁心忽移爱,花貌无归妍。翠袖皓珠粉,碧阶封绿钱。新人易如玉,废瑟难为弦。寄谢蕣华木,荣君香阁前。岂无摇落苦,贵与根蒂连。希君旧光景,照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