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凝岚水色清,山云长与水云平。
先生来举持竿手,钓得人间亢俗名。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经林逋旧居二首》是宋代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色凝岚水色清,
山云长与水云平。
先生来举持竿手,
钓得人间亢俗名。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之美的赞美。山峦的色彩静谧而融合在一起,水面清澈透明,山上和水中的云彩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诗的最后两句描写了一位先生来到这里钓鱼,以此脱离尘世喧嚣,获得了超脱于世俗之上的名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山水景色,通过对山色和水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和和谐。山色 "凝岚",意味着山峦的轮廓模糊,给人以朦胧之美的感觉,而水色 "清" 则强调水的澄澈透明。山云和水云的平齐,表现出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观,也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和谐统一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诗中突出了一位先生来到这个地方钓鱼的情景。这位先生举起鱼竿,以钓鱼的方式过上了清净的生活。通过钓鱼这一形象,诗人表达了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作者将这位先生的行为与 "人间亢俗名" 相对照,强调了他的清高和超然。这里的 "亢俗名" 指的是社会上的虚荣和繁琐,而这位先生通过远离尘嚣,追求宁静和自然,获得了超越世俗的声誉和名望。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表达,展示了自然山水的美丽和和谐,同时呈现了作者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赞美。这首诗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境界的思考,传递了一种追求自由和超越尘世的哲理。
征衣浪自染京尘,骨相终寒不是清。大似有缘乘下泽,多应无分直承明。
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平常行一步,却不堕平常。尽道脚长短,谁知脚短长。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瓶钵绕禅衣,连宵宿翠微。树开巴水远,山晓蜀星稀。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
铜壶滴漏初昼,高阁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犹垂三殿帘栊。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侍臣踏舞重拜,圣寿南山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