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净明院》

斋宿虚閒只净明,俗氛暂洗觉身轻。
半山云脚炊烟湿,一枕松声涧水鸣。
对语老禅真法器,译经新谛出僧檠。
归翻贝叶莲花颂,犹带招提月影清。

作者介绍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爲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爲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九卷。

作品评述

《净明院》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净明院的景色和寺院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寺院中寻找宁静和清净的心境。

诗词中的“斋宿虚閒只净明”描绘了诗人在净明院的寺院生活,寺院虚静,只有净明(寺名)一片安宁。这句诗意呼应了诗人内心对于清静和宁和的向往。

“俗氛暂洗觉身轻”表达了诗人身心得到净化的感受。在寺院中摆脱了尘世的纷扰,诗人感到身心轻松和解脱。

“半山云脚炊烟湿,一枕松声涧水鸣”通过描写寺院周围的山景和自然声音,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云雾缭绕的山脚下,炊烟袅袅升起,松树的声音和涧水的流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对语老禅真法器,译经新谛出僧檠”表达了诗人与老禅师的对话和修行的场景。禅师传授法义,诗人虔诚地倾听。寺院中的经书被翻译为新的解释,僧侣们努力修行。

“归翻贝叶莲花颂,犹带招提月影清”描绘了诗人归来后回忆起寺院生活的情景。诗人翻阅贝叶经书,回想起当时在寺院中吟颂莲花之美。最后一句表达了月光洒在清净的庭院之中,勾起了诗人对寺院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以寺院为背景,通过描写寺院的景色和寺院生活中的人物和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和宁静的向往。诗意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禅修修行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俗、追求心灵净化的情感。这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寺院生活的美好和内心的宁静。

  • 《故蕲州玉刑部阁老挽歌五首》

    鸡省曾三入,鳌峰近十旬。命书批凤尾,谏疏逆龙鳞。按部朱轓远,悲秋素发新。茂陵终不起,遗札满埃尘。

  • 《过无可上人院》

    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烦恼师长别,清凉我暂逢。蚁行经古藓,鹤毳落深松。自想归时路,尘埃复几重。

  • 《香山闻杜鹃》

    云肤似膜千山暝,雨脚如麻四面飞。游了何曾动归兴,杜鹃故故唤人归。

  • 《三茅观》

    层峦开径隐空青,勃窣蹒跚眼力生。萝蹬痴岚留宿雨,石林寒竹动秋声。城隍下瞰红尘海,楼阁高悬白玉京。夜静何人吹凤管?碧桃千树月华明。

  • 《七月六日二首》

    山川摇落雁南飞,想见横汾鼓吹时。得意刘郎犹叹老,萧条宋玉故应悲。

  • 《送省空上人归南岳》

    又归衡岳寺,旧院树冥冥。坐石缝寒衲,寻龛补坏经。峤云笼曙磬,潭草落秋萍。谁伴高窗宿,禅衣挂桂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