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眼石榴裙褶红,回头浪蕊随春空。
春归湓浦风尘外,诗到淮南烟雨中。
护田将绿一水同,造化夺巧非天公。
锦囊不尽思无穷,我欲从之歌元丰。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歷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五年,以事罢。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景仁寄和萧公陂诗次其韵》是宋代诗人曹彦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照眼石榴裙褶红,
回头浪蕊随春空。
春归湓浦风尘外,
诗到淮南烟雨中。
护田将绿一水同,
造化夺巧非天公。
锦囊不尽思无穷,
我欲从之歌元丰。
诗词的中文译文:
明亮的眼睛照见了石榴裙褶的红色,
回头看,浪花中的花瓣随着春天飘散。
春天回到湓浦,远离尘埃和喧嚣,
诗词传到淮南的烟雨之中。
护田的将士们见证着一片绿色的水田,
大自然的创造力超越了上苍的神明。
锦囊中的思绪无穷无尽,
我愿意跟随它们唱歌,追求永恒繁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景仁寄和萧公陂诗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切期待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描述了明亮的眼睛照见了石榴裙褶的红色,回头看时,花瓣随着春天的来临而飘散。作者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追逐,将春天与美丽的自然景色相联系,给人以明亮、欢快的感受。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春天归来的期待,希望远离尘埃和喧嚣,回到湓浦,进入淮南的烟雨之中。这里的湓浦和淮南被诗人赋予了一种宁静、幽雅的意境,让人联想到清新的田园风光和恬静的生活。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归来,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护田将士们见证着一片绿色的水田,表达了对大自然造化的赞叹。作者认为大自然的创造力超越了上苍的神明,这种观点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自然界奇妙变化的理解。
最后,诗人以锦囊不尽思无穷来形容内心的思绪无尽,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对无限创作灵感的渴求。作者渴望追随这些思绪,唱出永恒繁荣的歌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自然和创作的热爱。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田园画卷,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长江飞鸟外,明月众星中。今来古往如此,人事几秋风。又对团团红树,独跨蹇驴归去,山水澹丰容。远色动愁思,不见两诗翁。酒如渑,谈如绮,气如虹。当时痛饮狂醉,只许赏心同。响绝光沈休问,俯仰之间陈迹,我亦老飘蓬。望久碧云晚,一雁度寒空。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我来适过雨,物至如娱予。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老槐苦无赖,风花吹填渠。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馀。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
五字诗成卷,清新韵具偕。不同狂客醉,自伴律僧斋。春别和花树,秋辞带月淮。却归登第日,名近榜头排。
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领上发未梳。床头书不卷。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徒然万象多。澹尔太虚缅。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染翰过草圣。赋诗
假使八千五百岁,绍椿松鹤未为奇。不若绍明光不变,此中实应出家时。念道何忧衣食事,千光影裹听莺啼。闻声一啭浑消息,满目莲花不见枝。
露坐仍盘斝,澄澄夜色清。酒如君子厚,月似故人明。短舞天然态,长歌格外声。欢情殊未极,楼鼓发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