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径山寄生子作道服三首》

粲粲休夸绮与纨,纫兰制芰亦良难。
此袍遍满三千界,要与寒儿共解颜。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径山寄生子作道服三首》是刘子翚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明亮的衣袍不必夸耀华丽的丝绸和细致的纱织,
只需采摘香兰花并织成一片,也是难得的美好。
这件衣袍遍布在三千界中,愿与寒儿共同享受它的温暖。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件道服,它并不以华丽的材质和精致的工艺来夸耀,而是通过简单的方式展现了其美丽。作者用纯朴的文字描绘了衣袍上的花纹是由香兰花编织而成,强调了一种朴素和自然的美。衣袍遍布在三千界中,表达了作者希望与亲近的人共同分享美好事物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表象的美。作者通过将道服与香兰花联系在一起,强调了朴实和自然之美。衣袍遍布在三千界中,传递了作者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美好事物的心愿。整首诗词以简洁的形式展现了美的力量,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内敛而深远的情感。这样的表达方式与宋代文人追求自然、超越物质的审美意识相契合,体现了宋代文化的特点。

  • 《次韵虞退夫除夕七绝句》

    蜀人谁不望西还,何事天公独我悭。两度来逢单瘀岁,腥风血雨满人间。

  • 《送林吾宗之金陵》

    青丝游骑踏春芜,二月王孙入旧都。柳色东风村店路,杏花微雨酒家垆。断桥野草寻朱雀,古碣荒苔辨赤乌。挟得红妆歌《子夜》,寒潮双桨莫愁湖。

  • 《留别铁柱宫叶法师》

    不嫌来往日诗筒,春兴无穷我欲东。一雨放行三尺水,万松回纳半帆风。且将南浦难题景,寄在西山绝顶峰。柳处酒家花处寺,并留他日款游从。

  • 《暮春书事呈四舍人》

    树阴初合苔生晕,花蕊新成蜜满脾。莺燕各归巢哺子,蛙鱼共乐雨添池。少年春物今如此,老病衰翁了不知。饱食杜门何所事,日长偏与睡相宜。

  • 《仙游潭五首·马融石室》

    扶风贵公子,早岁伴山家。吹笛堕秋叶,读书随晓鸦。业成心自叛,学苦我长嗟。石室非人住,穷山雪似沙。

  • 《云溪竹园翁》

    硠硠云溪里,翠竹和云生。古泉积涧深,竦竦如刻成。楚客卧云老,世间无姓名。因兹千亩业,以代双牛耕。乱林不可留,寸茎不可轻。风暖斗出地,仰齐故年茎。幽室结白茅,密叶罗众清。照水寒澹荡,对山绿峥嵘。苍松含古貌,秋桂俨白英。相看受天风,深夜戛击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