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相逢今四十,当年壮气虬龙蛰。
交情独在酒盏深,人事细论衣袖湿。
诗书误身浪自怜,公相满眼谁可揖。
苍颜已变长安风,后会更应尤戢戢。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京师逢徐良温叟明府》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徐良、温叟、明府相遇的情景,并流露出对光阴易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强至在京城与徐良、温叟、明府相逢的情景。诗人回顾了自己年少时的豪情壮志,但现在已经四十岁,壮气已经消退。然而,他们之间的交情依然深厚,只有在酒宴之中才能畅所欲言。在酒宴中,他们细致地讨论着人生百态,而这些交谈已经让衣袖湿润。诗人感慨自己曾因沉迷于诗书而误了人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功名利禄的人们争相崇拜。他不禁感叹岁月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容颜,而将来的相聚也会更加珍贵,更加充满戒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与徐良、温叟、明府之间的情感和交往。作者通过自我反思,揭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个人的成长变化。虽然作者年过弱冠,但已经感受到了时光的无情和自己的渐渐老去。然而,他们之间的友谊却依然坚固,酒宴成为诗人们畅所欲言的场所,他们在其中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人生的琐事和哲理。诗人对自己曾经沉迷于学问而忽略了人生的反思,表达了对功名利禄虚幻与浮华的深刻洞察。最后,诗人展望了未来的相聚,更加珍视和期待,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戒备之心。
这首诗以简练而质朴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友情、光阴易逝和人生变迁的思考。通过描绘相互间的交流和共饮,诗人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他对自己过去的选择和沉迷进行了反思,认识到学识与功名的虚幻,并表达了对未来的谨慎态度。整首诗以真挚而含蓄的情感,以及对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深入思考,引发读者对于时间流逝和友情的共鸣。
诗多唐代刻,柏尚晋时青。想得真君剑,犹余蛟血腥。
我自江乡有姓名,相逢契合义相亲。连行几宿来栖草,戢翼常时想避人。石岸风高难到县,今宵船住定为邻。南湖若肯寻幽隐,却把衷肠自缕陈。
郎马两如龙,春朝上路逢。鸳鸯初集水,薜荔欲依松。步帐歌声转,妆台烛影重。何言在阴者,得是戴侯宗。
腊尽江南梅发后。万点黄金,娇眼初窥牖。曾见渭城人劝酒。嫩条轻拂传杯手。料峭东风寒欲透。暗点轻烟,便觉添疏秀。莫道故人今白首。人虽有故心无旧。
奠国荷隆栋,扶世纳夷轨。勋。勋庸书盟府,名氏垂信史。画饼既无成,坠甑亦云已。幽哦陶倦情,閒读探玄理。嗜古植雅正,愤俗馘淫靡。尚堪辈前哲,未屑睨余子。寒门车马绝,良月风日美。旁近东西邻,邂逅二三士。无钱焉能神,有酒犹粗旨。炙脔割肥羊,脍材斫长鲤。随分匪强致,
秋逢重九亦将阑,换得黄花青草颜。节物只能催我老,人生那得似云间。有心采菊非知菊,无意看山却见山。欲识渊明得真趣,夕阳倦鸟正飞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