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卖屋为宅,盖成舍与瞿昙。
尚自无钱结裹,何能转施南山。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净相兰若僧师雅持塑佛疏缘化赠山偈二首》是宋代张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居士卖屋修建佛堂,但因自身贫困无法慷慨地捐赠给南山寺的愿望。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净相兰若僧师雅持塑佛疏缘化赠山偈二首
卖屋为宅,与瞿昙共建的舍堂,
我仍无钱财,无力施赠南山。
【诗意】
这首诗以修建佛堂的愿望为主题,作者表达了一种慈悲的心愿,希望能够为南山寺捐赠自己的佛像。然而,作者自己贫穷困苦,无法为此目标付出实际的财富。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纯净的心灵和慈悲的意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朴素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善良和慈悲之情。居士卖掉自己的住宅,与僧人瞿昙共同建造了一座佛堂,这是一种修行的行为,表明了作者对佛法的热诚和信仰。然而,尽管他希望能够将自己塑造的佛像慷慨地送给南山寺,但却因为自身贫困无法实现这个愿望。这种无法施舍的无奈和遗憾,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善良和对众生的关怀。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笔触,传递了一种深深的人文关怀。作者并没有展示自己的无力为寺庙奉献财富的懊悔,相反,他以一种平和的态度接受了自己无法改变的现实,但仍保持着一颗慈悲的心灵。这种慈悲之情的展现,使得这首诗词在表达了作者的愿望的同时,也渗透出一种宽容和人道主义的精神。
总之,《净相兰若僧师雅持塑佛疏缘化赠山偈二首》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无法施舍佛像给南山寺的遗憾和无奈,展现了一种慈悲的心灵和人道主义的精神,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和共鸣的余地。
陻废不知年,石栏苍藓涩。渴心空自烦,长绠曾谁汲。无复语沧波,坎蛙奚所及。
弱柳随俦匹,迁莺正及春。乘风音响远,映日羽毛新。已得辞幽谷,还将脱俗尘。鸳鸾方可慕,燕雀迥无邻。游止知难屈,翻飞在此伸。一枝如借便,终冀托深仁。
燕寝香凝,官事了、诗情充溢。归后院、花容争媚,柳眉添碧。老子胡床常自叹,轻裾长袖从何觅。探城楼、此际夜如何,更筹一。人已老,春将毕。临曲水,才旬日。快朝来雨过,鱼儿争出。淡酒一杯空酩酊,黄堂千骑真安逸。问朱EC43、何日到丘园,联F4EB迹。
一宿三秋寺,闲忙与晓分。细泉山半落,孤客夜深闻。鹤去巢盛月,龙潜穴拥云。苦吟方见景,多恨不同君。
平生一笑轻离别,林下相从各壮年。绝爱步兵胸垒块,更欣阿大语蝉连。杖藜只作寻常出,卮酒何辞一再传。燕颔虎头经赏识,定应接武向甘泉。
去马疾如飞,看君战胜归。新登郄诜第,更著老莱衣。汉水行人少,巴山客舍稀。向南风候暖,腊月见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