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一线流,伊川师弟子。
萍梗记经行,丹青肖容止。
升堂如有闻。
虚心探劂旨。
毋与时俗竞,溺心於口耳。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景行堂》是宋代程公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修身行事之道,并表达了对时代风尚的反思。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斯文一线流,伊川师弟子。
萍梗记经行,丹青肖容止。
升堂如有闻,虚心探劂旨。
毋与时俗竞,溺心於口耳。
诗词的诗意是,作者自称是伊川的老师的弟子,以谦虚的态度踏实地学习着古人的经典。他用丹青笔墨描绘出人物的容貌和神态。当他在堂上升堂时,希望自己的行为言谈能够被人们所听闻,虚心地探寻剑术的真谛。他不愿与时俗之人竞争,也不愿将心思沉溺于虚荣和口耳之间。
这首诗词传达了作者对修身自律的追求,以及对追求真正价值的人生态度的呼唤。作者以谦逊的姿态描述自己的学习之路,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承继。他希望通过虚心探索剑术的真谛,追求内心的宁静和人生的真正价值,与时俗之人保持距离,避免沉迷于表面的虚荣和声色之中。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修身行事的倡导,展现了宋代士人崇尚的精神追求。这首诗词提醒人们应当保持谦虚和虚心的态度,追求内心的真正价值,超越时俗的浮华,追求真理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紫盖亭亭秀荆渚,股分采水穿林莽。尚想当年老阿瞒,燕骑蛇予走先主。
上德如流水,安仁道若山。闻君秉高节,而得奉清颜。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处腴能不润,居剧体常闲。去诈人无谄,除邪吏息奸。欲知清与洁,明月照澄湾。
银兔频年滞使麾,曲台犹掌一王仪。四巡奏颂推严笔,千牍程书入汉帷。驷里飞觞酣玉液,天街叠鼓候金羁。前期侍从丹涂地,秘殿螟风拂翠緌。
苍生倚大臣,此风破南极。开边一何多,至死难塞责。
公说曹溪事,经今六百年。庵基平地筑,碑记远人传。种竹初遮日,蔬岩只欠泉。自当居鼎鼐,岂在学修禅。
匹马关山不自怜,归来巾几更萧然。剑门南北等为客,木偶东西聊听天。未省繁华宽旅思,可将奔走负流年。夜凉早梦秋风起,催上山阴万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