溳川水竹十家馀,渔艇蓬门对岸居。
大胜尘中走鞍马,与他军府判文书。
李涉,洛阳人。初与弟李渤同隐庐山,后应陈许辟。宪宗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寻谪峡州司仓参军。太和中,为太学博士,復流康州,自号清谿子。集二卷,今编诗一卷。 李涉,洛阳人。初与弟李渤同隐庐山,后应陈许辟,宪宗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寻谪峡州司仓参军。太和中,为太学博士,復流康州,自号清谿子。集二卷,今编诗一卷。 李涉,洛阳人,渤之兄。补诗一首。
《经溳川馆寄使府群公》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李涉。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溳川水竹十家馀,
渔艇蓬门对岸居。
大胜尘中走鞍马,
与他军府判文书。
诗意:
这首诗词以溳川馆为背景,作者寄托了自己的感慨和思念之情。溳川是指长安城西南的溳水,而馆则是李涉的居所。诗词描绘了诗人在溳川馆中的生活和心境,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功名和文书之事的牵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李涉的才情和情感。下面逐句进行赏析:
溳川水竹十家馀:
这一句描绘了溳川馆的环境,以水和竹的景色为主。溳川水流清澈,竹林茂盛,显示了溳川馆的静谧和宜人之处。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色,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渔艇蓬门对岸居:
这句表达了诗人居住在溳川馆的情景。渔艇停泊在蓬门之外,意味着诗人生活简朴,与尘世疏离。岸居的意象也传递了一种隐逸之意,诗人远离喧嚣,过着宁静的生活。
大胜尘中走鞍马:
这句描述了诗人外出走动的场景。大胜指的是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而尘中则代表纷扰的世事。诗人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骑着马匹奔走,可能是执行公务、交流文书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宁静与喧嚣之间的转换和矛盾。
与他军府判文书: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与军府之间的联系。判文书指的是处理文书公务的工作,显示了诗人在官场中的身份和职责。与他指的是诗人与其他官员的互动和交流。这一句把诗人的生活与官场事务结合在一起,展示了他的责任感和忙碌的生活。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李涉在溳川馆的生活和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隐逸生活以及官场忙碌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功名事务的思虑。这首诗词融合了自然景色、人物活动和内心感受,既展示了作者的生活状态,又抒发了他对友谊和事业的关切。
公负天下才,用心如用笔。端劲随意行,曾无一画失。因看落纸字,大小得疏密。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频年值我来,我媿不堪七。安能事墨研,欲效前人述。懒性真嵇康,闲坐喜扪虱。是以持献公,不使物受屈。果然公爱之,奇踪写名实。岂惟播今时,当亦传异日。嗟哉试笔诗,藏不
风云日夕改,秋气袭堂闱。映叶无蜩响,依丛有蝶归。官壶催赐酎,邻杵急成衣。留滞真何补,蒪鲈兴又违。
团圞小酌醺醺醉。厮捱著、没人肯睡。呼卢直到五更头,便铺了妆台梳洗。庭前鼓吹喧人耳。蓦忽地、又添一岁。休嫌不足少年时,有多少、老如我底。
山接江清江接天,老人渔钓下前滩。寒潮晚到风无定,船泊小湾春日残。
莫惜朝衣换酒钱,渊明邂逅此花仙。重阳满满杯中泛,一缕黄金是一年。
六十衰颓愧鬓蓬,黄花更负一年中。白衣谁荐红萸酒,吸尽残荷碧玉筒。